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迅猛發展,汽車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然而,在追求技術革新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近期,一系列智能駕駛事故頻發,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規范市場,工信部發布了一項新政策,明確要求智能網聯汽車企業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為智能駕駛技術的無序發展按下了暫停鍵。
新政策中,對駕駛輔助系統的宣傳用語進行了嚴格規定。例如,禁止使用“自動、自主、智駕、高階智駕”等表述,而建議使用“(組合)輔助駕駛”來描述相關功能。同時,也不得出現“脫手、脫眼”等容易誤導消費者的描述,而應使用“駕駛員運動脫離和視覺脫離”等更為準確的表述。政策還規定,“接管”一詞僅適用于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L2級別不得使用。這些調整旨在明確系統邊界,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
在這場行業震蕩中,寶馬汽車以其獨特的保守策略成為了焦點。與其他新勢力品牌激進地追求全自動駕駛不同,寶馬始終堅持“安全才智駕”的理念,其“駕駛在環”原則與新政策高度契合。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安全是我們的底線,也是我們堅持的核心理念。”這一表態彰顯了寶馬對智能駕駛技術本質的深刻認知。
寶馬的保守策略并非一味地追求慢,而是更加注重技術的穩健和安全性。在量產之前,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長達240萬公里的全球測試,采集了超過9萬個真實的自動駕駛場景。這種對技術的嚴謹態度,使得寶馬在智能駕駛領域擁有了深厚的技術積淀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與此同時,寶馬還非常注重本土化融合。針對中國市場復雜的交通環境,寶馬進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調試和功能版本更新。例如,僅L2+系統就在中國400多個城市累計測試超13萬公里。這種深度中國化的策略,使得寶馬能夠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駕駛體驗。
寶馬的保守策略在新政策出臺后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一些原本考慮新勢力品牌的消費者,在了解到智能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后,轉而選擇了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他們認為,擁有百年技術積淀的寶馬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更值得信賴。
寶馬在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寶馬集團已成為中國首家獲得L3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外資車企,并全球首個同時獲批L2+與L3系統的車企。然而,寶馬并未因此放松對安全性的要求,而是堅持“雙系統互補”的策略,以確保技術的穩健和可靠性。
隨著工信部新政策的出臺和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技術安全性問題的日益關注,寶馬的保守策略將為其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同時,這也為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始終堅守安全底線,確保技術的穩健和可靠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最后,寶馬的保守策略并非一成不變。在面對市場變化和技術革新時,寶馬始終保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趨勢。然而,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寶馬都將始終堅守安全底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