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領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悄然興起,這一切得益于地圖導航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4月14日,高德地圖正式揭曉了一項革命性的創新——全球首個基于地圖的AI導航智能體NaviAgent。這一創新不僅重新定義了導航服務的內涵,更將傳統出行工具提升為能夠“思考、預判、傳遞溫度”的智能出行伙伴。
高德技術團隊的領軍人物表示,NaviAgent的研發是高德在導航產品底層邏輯上的一次大膽重構,同時也為整個行業在AI時代下的變革探索提供了新的啟示。NaviAgent通過“思考-預判-行動”的全鏈路智能,顛覆了出行產品的傳統邏輯。
據技術團隊介紹,NaviAgent的核心架構采用了Planner-Executor模式,構建了包含感知、規劃、執行、表達四大模塊的智能閉環,集成了多項高德的核心技術。在感知層面,TrafficVLM模型能夠捕捉多尺度的交通時空變化,為導航提供精準的交通信息;而在交互層面,AmapVoice情感語音技術則為導航產品注入了人性化的溫度。
這一技術變革的本質在于從“工具思維”向“伙伴思維”的轉變。AI化的導航不再是被動響應指令的機器,而是能夠主動觀察環境、采取行動,具備“思考、預判、傳遞溫度”能力的智能伙伴。例如,它能夠提前預判前方路況,精準計算每個路口的最佳通過速度,以避開擁堵;在用戶加班晚歸時,它還會主動播放舒緩的音樂來緩解用戶的疲勞;甚至能推薦距離目的地最近的停車場,并通過自然對話式的語音與用戶交流。
TrafficVLM交通感知預測能力打破了傳統導航“局部感知”的限制,實現了從“單眼觀察”到“全局思考”的升級。該技術以視覺語言模型為核心,將不同時空尺度的交通信息轉化為圖片幀,通過模型推理識別狀態并預測走勢,賦予了導航系統超越物理視野的超視距感知能力。在高速駕車場景中,NaviAgent能夠感知車道級交通流變化、動態事件、事故占道等信息,結合用戶路線,自動開啟領航功能,推薦全局最優車道,使變道決策更加從容高效。
在人眼無法觸及的遠方,超視距感知如同“數字天眼”,打破了視野的局限。在夜間能見度低、彎道來車、前方車輛急剎等場景中,系統能夠提前預判行車風險,并通過語音播報、導航畫面等方式實時預警。在停車場景中,超視距感知能力能夠覆蓋至“最后100米”:當用戶輸入目的地后,系統會在距離終點5公里時啟動智能分析,主動推薦目的地周邊的空閑停車位;同時,基于時空感知和推理能力,系統還能補全停車后的步行導航指引,直達目的地入口,實現無縫銜接。
除了精準和安全,NaviAgent還構建了包含情感識別、意圖理解、情緒表達在內的三維交互體系,將服務拓展至情緒價值領域,開創了人機交互的新維度。作為具象化的虛擬交互載體,“小高老師”在高德另一核心技術AmapVoice的加持下,經過數十萬小時語音數據的訓練,已經實現了從機械語音到情感交互的質變,能夠掌控各類情緒與副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用戶結束多日加班、迎來周末出游時,“小高老師”能夠領會用戶的出行意圖、路線和心情,主動調整交互內容,以貼心的方式陪伴用戶旅程,分享沿途的風景和特色文化。
基于動態交互策略庫,當用戶完成優質的駕駛操作時,還會收到“小高老師”的及時贊許,讓溫度融入人車對話,引導用戶在多元場景中養成良好安全的駕駛行為。NaviAgent的推出標志著出行產品從效率至上開始兼顧主動服務的智能體驗,為用戶帶來更加安全、愉悅、人性化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