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期發布了一項重要通知,規定從2025年7月1日起,消費者在購買醫保范圍內的藥品時,需掃描藥品上的追溯碼以完成結算。這一措施意味著,沒有追溯碼的藥品將無法享受醫保政策的優惠。針對市場上已存在的無追溯碼藥品,醫保局設立了“無碼庫”進行臨時管理,允許這部分藥品在一定期限內繼續結算,但截至2026年1月1日,所有醫藥機構都必須實現藥品追溯碼的全量采集和上傳。
藥品追溯碼,被形象地稱為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其唯一性特征在保障藥品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旦發現藥品被重復掃碼,可能預示著假藥或回流藥等問題的存在。為了方便消費者驗證藥品真偽,國家醫保局通過其微信公眾號提供了藥品銷售信息的查詢服務,消費者可以借此判斷所購藥品的合法性。
此次政策的出臺,旨在進一步加強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有效防止假藥和回流藥流入市場,從而確保廣大消費者的用藥安全。同時,醫保局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要特別留意藥品追溯碼的存在,以此作為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當前,我國處于在業和存續狀態的藥品零售相關企業數量已突破111萬家。僅在2025年,新增注冊的藥品零售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7.1萬家,顯示出藥品零售市場的蓬勃活力。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和四川省的藥品零售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分別擁有超過11.5萬家、8.7萬家和7.6萬家相關企業。
天眼查的數據還揭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所有的藥品零售相關企業中,約有1.76%的企業涉及司法案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藥品零售市場面臨的法律風險和監管挑戰。因此,加強藥品追溯碼的管理,不僅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用藥安全,也是規范市場秩序、促進企業合規經營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