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長河中,Windows操作系統曾一度是桌面領域的絕對王者,它的名字幾乎成為了操作系統的代名詞。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位昔日的霸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轉眼間,距離Windows誕生四十周年的2025年已近在咫尺。盡管它仍然是行業的重要基石,但早已不再是微軟的盈利支柱。微軟如今將更多的賭注押在了人工智能領域,而Windows的聲量則逐漸減弱。
回想往昔,果粉、米粉、花粉等粉絲群體熱鬧非凡,但Windows的粉絲群體似乎總是顯得相對低調。Windows的迭代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從經典的XP到飽受爭議的Vista,再到扭轉乾坤的Windows 7和表現平平的Windows 8,再到后來極具競爭力的Windows 10和褒貶不一的Windows 11,每一次迭代都伴隨著市場的不同反響。
尤為Windows在移動時代的缺席成為了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大遺憾。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坦言,自己在管理上的不善導致微軟錯過了成為像Android系統那樣的公司的機會。這一失誤使得Windows在移動市場的份額大幅縮水,也讓其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然而,盡管微軟在AI領域投入巨大,但Windows 11版Copilot應用的表現卻并未如預期般驚艷。盡管經歷了多次迭代,但Copilot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成功占據用戶的心智。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Windows 10的市場份額遠高于有AI加持的Windows 11,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用戶對Windows 11的接受程度。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操作系統領域的突破則顯得尤為亮眼。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自研To B的操作系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百度推出了全球首個AI原生操作系統DuerOS X和Apollo智駕系統,為智能駕駛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騰訊的TencentOS則打通了云數據中心、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場景,成為B端生態鏈全棧操作系統。
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盡管安卓和iOS聯手制霸市場,但華為等中國企業并未放棄自研之路。華為的鴻蒙系統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獲得了眾多原生應用和元服務的支持。鴻蒙開發工程師的招聘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小米、vivo、OPPO等手機巨頭也紛紛加入自研陣營,推出了各自的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不僅提升了跨平臺體驗,還實現了軟硬件的深度融合。以小米為例,其從MIUI迭代為澎湃OS,對系統底層進行了徹底重構,打通了各個應用場景,成為一款適合“人車家全生態”的操作系統。
Windows操作系統雖然曾一家獨大,但如今正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而中國企業在操作系統領域的不斷突破和創新,則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未來,隨著萬物互聯和AI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自研操作系統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