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網西安市臨潼區供電公司的作業現場,一臺配備“機械臂”的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該公司在電網智能化轉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當天,這臺機器人成功完成了10千伏123秦三線09號桿的帶電安裝任務,包括3個接地環和1個驅鳥器的安裝工作,為轄區居民的用電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業現場,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機器人緩緩升起絕緣斗臂,精準定位至線路下方最佳作業點。地面上的技術人員通過高清監控屏實時觀察,只需輕點平板電腦,機器人便按照預設程序開始工作。剝除絕緣層、抓線固定、雙臂協同穿線,整個過程流暢無阻,僅用1小時便圓滿完成任務。現場工作人員紛紛稱贊:“機器人干活又快又穩,再也不用爬桿、穿厚重的絕緣服了。”
這臺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集成了仿真建模、視覺識別和運動控制三大核心技術,由協作機械臂、戶外專用機械臂和升降平臺等模塊組成。通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它能夠精準識別作業點位并精確控制力量,確保操作安全高效。此前,傳統帶電作業對作業人員來說是一項高危挑戰:兩名工作人員需背負30公斤的絕緣裝備,在6米高空以毫米級精度協同操作,不僅勞動強度大,還面臨觸電風險,且受天氣和環境影響顯著。
為確保機器人順利投入使用,電力工作者們提前一周進行籌備,深入研究設備性能,反復進行選點調配。據運維檢修部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帶電作業徹底改變了傳統模式,實現了人工智能在配電網領域的實質性突破。這一技術不僅保障了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還顯著提升了檢修效率。
國網西安市臨潼區供電公司將繼續推進電網智能化轉型,探索機器人參與更多高難度作業,如帶電旁路雙回路搭接、修剪樹枝等,以“智慧電力”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供電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