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在最新一期《羅永浩的十字路口》視頻播客中,與數碼博主何同學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話題聚焦于錘子科技發展歷程中的關鍵決策。其中,2018年5月15日北京鳥巢發布會上的TNT工作站成為討論焦點,何同學回憶當時現場觀感時坦言"感到非常困惑",羅永浩隨即補充道:"即便是最忠實的錘友,面對那場發布會也會產生強烈困惑。"
針對外界質疑,羅永浩詳細闡釋了TNT項目的戰略考量。他強調自己始終拒絕漸進式創新,認為在桌面計算領域必須實現突破性變革。當時團隊觀察到三星、華為等廠商嘗試的"手機接大屏"方案存在明顯缺陷,而堅果R1手機芯片已接近算力過剩狀態,這促使他們構思出"手機驅動桌面系統"的構想——用戶只需攜帶手機,回家連接顯示器即可無縫延續工作,這種模式比云同步更具效率優勢。
在技術實現路徑上,羅永浩揭示了TNT的核心交互邏輯:通過"按住說話"的強制交互設計,將語音指令的可能性范圍從上萬種壓縮至五到十個選項。這種設計在無AI輔助的條件下仍能達到90%以上的識別準確率,盡管當年現場演示出現意外,但內部測試版本已驗證技術可行性。他特別指出,蘋果當前整合iPadOS與macOS的嘗試,本質上仍停留在圖標層面的淺層融合,而TNT追求的是真正的跨設備協同。
當被問及"若放棄TNT是否可避免倒閉"時,羅永浩給出了雙重可能性分析:若維持"小而美"的運營模式,錘子科技或許能支撐到AI技術突破期,但手機行業特有的規模效應壁壘會使這種生存狀態異常艱難;另一種可能是憑借技術積累熬過行業寒冬,在AI革命中搶占先機。他坦言,錘子科技的倒下既包含資源不足的現實困境,也受限于當時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度,但堅持創新的方向本身并無錯誤。
公開資料顯示,堅果TNT工作站采用27英寸4K全貼合屏幕,支持十點觸控技術,配備獨立音頻處理芯片,其標志性的"十大神鈕"設計旨在通過物理按鍵組合實現快捷操作。這款產品雖未取得商業成功,卻為后續智能設備交互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樣本,其核心思路與當前主流廠商探索的"手機-PC生態融合"方向存在顯著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