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操作系統領域重要會議上,多位行業權威專家圍繞基礎軟件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作為戰略性、生態型、長周期產業,基礎軟件發展需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共建與持續投入。隨著智能時代加速到來,操作系統正成為連接硬件生態與應用場景的核心樞紐,其技術突破將直接決定算力資源的釋放效率,為各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
當前產業界已形成共識,算力基礎設施正從傳統集群向"超節點"形態演進。這種新型架構對操作系統提出全新要求,需具備三大核心能力:通過全局資源抽象實現內存統一編址與設備池化管理;依托異構資源融合技術構建大帶寬低時延通信網絡;提供全局資源視圖與標準化接口體系。這些特性將助力超節點突破算力瓶頸,推動應用創新進入爆發期。
開源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六年發展,某開源操作系統社區已匯聚2100余家成員單位,服務超過550萬用戶群體。該社區負責人宣布,將于年底正式推出面向超節點架構的全新操作系統版本,該版本在資源調度、異構計算、安全防護等關鍵領域實現技術躍升,特別針對AI大模型訓練場景優化了并行計算框架。
在技術發布環節,開發團隊展示了新一代操作系統(版本號24.03 LTS SP3)的核心特性。該系統通過創新的內核架構設計,實現了CPU、GPU、NPU等異構芯片的統一資源調度,配合智能流量管控技術,使多節點間通信延遲降低60%。同時提供的原生開發接口,可兼容主流AI框架,顯著提升模型訓練效率。
與會專家強調,開源協作模式正在重塑軟件產業格局。某開源基金會理事長表示,通過建立開放的技術標準與協作機制,全球開發者得以共享創新成果。這種共生生態不僅加速了技術迭代,更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源項目,為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