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鄉烏鎮近日迎來一場全球互聯網領域的盛會——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本屆峰會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核心主題,通過系列活動展現互聯網技術的最新成果,為全球數字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峰會焦點之一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于6日揭曉17項獲獎成果。這些項目覆蓋大模型、智聯網、具身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體現了全球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方向。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該獎項旨在挖掘并推廣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為行業樹立標桿,促進技術普惠與共享,助力構建開放包容的數字世界。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成為最大亮點。機器人與人類選手同臺競技、AI視頻生成平臺實現“一句話成片”等場景,生動詮釋了技術賦能生活的可能性。本屆博覽會以“AI共生、智啟未來”為主題,吸引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機構參展,成為新技術跨行業應用的集中展示平臺。
峰會期間,一場聚焦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對話引發關注。7日下午舉行的“六小龍烏鎮對話”中,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游戲科學、深度求索等六家企業的負責人圍繞技術瓶頸突破、行業機遇與挑戰展開探討。深度求索研究員陳德里提出,當技術跨越關鍵節點后,將迎來指數級增長。與會者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發展需平衡創新與安全,呼吁加強技術治理與監管協同。
除主論壇外,峰會還圍繞數字經濟、數據治理、全球發展倡議等議題開設24場分論壇。多元觀點在此碰撞,激發出技術創新的新火花。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將其比喻為“觀點孵化器”,認為這種開放交流模式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重要思路。
同期舉辦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10周年理論研討會,深入探討了這一理念的實踐路徑。與會專家強調,隨著中國承辦更多國際交流平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共識正在形成。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趙厚麟指出,該理念契合全球信息化趨勢,為縮小數字鴻溝、實現共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變革,與會者達成共識: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數字化與智能化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引擎。他們呼吁,讓每個國家、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參與數字建設的權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有序的網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