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空間站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燒烤派對”正在上演。航天員們圍坐在特制的熱風烘烤機旁,手指輕觸啟動鍵,28分鐘后,金黃酥脆的現烤雞翅新鮮出爐,滋滋作響的聲響和撲鼻的香氣瞬間彌漫整個艙室。6位航天員目光發亮,興奮地品嘗著這份來自地球的煙火美味,直言“根本停不下來”。
這一歷史性場景的背后,是一臺由九陽公司研發的世界首創“太空熱風烘烤機”。2025年10月31日,這臺設備搭載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標志著人類首次實現在軌烹飪生鮮食材。從壓縮餅干到現烤大餐,中國航天飲食的跨越式發展,不僅滿足了航天員對熱食的渴望,更將“廚房”搬進了太空。
長期以來,航天員的飲食依賴特制航天食品,盡管食譜不斷更新,但始終無法實現“現做現吃”。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專家劉偉波指出:“中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習慣吃熱飯、現做飯。航天員們一直期待一種新方式,讓他們在太空也能品嘗到家鄉的味道。”然而,中餐烹飪中的煎炒烹炸會產生油煙,而空間站作為密閉環境,對空氣質量要求極高,這一矛盾成為技術攻關的首要難題。
研發團隊大膽創新,將抽油煙機功能集成于烘烤機內部,通過熱風循環系統實現油煙自凈。同時,設備配備了殘渣收集器、加熱網和烤盤,防止食物碎片漂浮,并將加熱溫度從傳統的100℃提升至190℃,使食物能夠烤至焦黃酥脆。航天員李聰評價道:“過去加熱是物理反應,現在通過熱風烘烤,食物發生了理化變化,香氣和口感完全不同。”
熱風烘烤機的加入,讓太空飲食文化煥發新活力。神舟二十一號乘組的年夜飯菜單上,雞翅、牛排、玉米和蛋糕等190余種食物琳瑯滿目。航天員只需設置程序或手動操作,幾十分鐘即可完成烹飪。中秋節特制月餅、冬至太空餃子等節日美食,更讓航天員在萬里之外感受到家的溫暖。一位航天員感慨:“在太空吃到現烤的生日蛋糕,這種體驗太珍貴了!”
這臺“干飯神器”的誕生,源于九陽公司長達8年的技術攻堅。2014年,該公司被選定為載人航天太空廚房研制單位,核心任務包括熱風加熱設備和飲水分配器的開發。針對空間站無空氣對流導致的加熱不均問題,團隊結合電機、加熱和流體動力學技術,最終實現高效立體熱風循環。而在飲水安全方面,氧化鋅抗菌技術的應用有效抑制了微生物滋生,同時太空即熱技術確保航天員隨時能喝到45℃的溫熱水。
自2021年隨天和核心艙升空以來,九陽太空廚房已安全運行超1500天,成功保障了神舟十二號至二十一號共10組航天員乘組的飲食飲水需求。從單一的壓縮食品到如今的“太空美食節”,這一變遷不僅是中國航天實力的象征,更彰顯了中國制造企業的科技擔當。正如航天員葉光富所言:“在太空吃上一口熱飯,喝上一杯溫水,這種踏實感無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