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火車站,一款灰白黑三色相間的智能掃地機器人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環衛作業模式。這款具備自主導航、自動清掃、智能充電和垃圾傾倒功能的設備,每日承擔著火車站周邊廣場及景觀區近9萬平方米的清潔任務,成為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科技應用的典范。
清晨4時30分,當城市尚未蘇醒,掃地機器人已準時啟動。它沿著預設路線穿梭于東西廣場之間,200升容量的集塵箱可容納大量紙盒、礦泉水瓶等雜物。通過同步噴水吸掃技術,地面在保持潔凈的同時呈現"見潮不見濕"的效果。上午10時許,記者在東廣場觀察到,設備正精準識別并清理各類垃圾,連角落的煙蒂也難逃其"法眼"。
該設備采用"工作-充電-再工作"的循環模式。完成40分鐘普掃后,它會通過東西廣場連通道返回基站補充能量,同時將垃圾自動傾倒至660升的收集桶中。當日細雨綿綿,景觀區落葉堆積,掃地機器人立即調整作業模式,通過增強吸力確保路面清潔。下午4時,在完成約2萬平方米的清掃任務后,設備自動歸位待命,隨時準備響應新的清潔需求。
"這臺機器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提升至少30%。"負責武漢站保潔工作的冷振華表示,傳統人工清掃需要6人輪班作業的區域,現在僅需2人進行輔助巡查。湖北廣美城市運維公司技術負責人向雄透露,設備目前采用預設路線作業,未來通過軟件升級將實現垃圾自動識別功能,進一步提升清潔精準度。
洪山區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指出,該設備的投用標志著環衛作業向智能化轉型邁出重要一步。通過"機器換人"策略,不僅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更使清潔效率提升40%以上。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或突發污染事件中,智能設備可24小時持續作業,為城市環境品質提供可靠保障。這種科技賦能民生的實踐模式,正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