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系統公司在年度合作伙伴峰會上宣布推出多項創新產品與平臺升級,旨在通過邊緣計算與網絡安全技術的革新,助力企業應對分布式工作負載與智能體AI應用帶來的挑戰。此次發布涵蓋統一邊緣平臺、安全網絡架構優化及托管服務增強三大核心領域,標志著思科向AI時代關鍵基礎設施供應商的角色邁出重要一步。
針對邊緣計算場景,思科推出的統一邊緣平臺采用模塊化設計,將計算、存儲與網絡功能集成于19英寸標準機箱中。該平臺支持CPU與GPU協同工作,最高可配置120TB存儲容量,并配備冗余電源、散熱系統及25Gb集成網絡接口。其安全特性包括防篡改外殼、機密計算環境與零信任訪問控制,可隔離敏感工作負載并構建多層防護體系。思科計算部門負責人杰里米·福斯特強調,該平臺通過消除復雜線纜與管理界面,顯著降低了邊緣部署的運維難度。
為簡化大規模邊緣站點管理,思科同步升級了Intersight管理平臺。新版本支持通過單一界面監控數千個邊緣節點,被福斯特譽為"x86邊緣領域最易操作的系統"。配合即將上市的8200/8400系列安全路由器與Wi-Fi 7接入點,企業可構建低延遲、高帶寬的網絡基礎設施,滿足AI推理與自動化工作流的嚴苛需求。
在網絡架構層面,思科強化了AI就緒型安全網絡的功能矩陣。更新后的系統提供統一云管理界面,集成AI驅動的自動化工具與自然語言交互功能,使企業園區及分支機構能夠通過Meraki儀表盤實現全局網絡概覽。阿魯娜·拉維錢德蘭透露,思科已完成全線iOS XE交換機的云管理兼容改造,客戶無論規模均可通過標準化流程部署混合云網絡。
托管服務領域迎來多租戶管理突破。思科安全云控制平臺新增的混合網格防火墻功能,允許服務提供商通過單一控制臺管理跨客戶環境的防火墻部署。該技術融合設備級威脅檢測、軟件定義廣域網與AI驅動的網絡分段能力,可覆蓋數據中心、云端及邊緣全場景。測試數據顯示,搭載威脅防護7.7軟件的防火墻設備在NetSecOPEN評測中實現100%威脅攔截率,并支持對第三方防火墻的集中管控。
技術整合方面,思科將擴展伯克利包過濾器(eBPF)技術應用于工作負載保護,可在不修改內核源代碼的前提下實現進程級安全監控。安全云控制平臺還新增細粒度權限管理、標準化API接口與簡化許可模型,幫助托管服務商提升運營效率。安比卡·卡普爾指出,這些改進使安全服務交付更具成本效益,特別適合需要處理復雜混合環境的合作伙伴。
面對智能體AI引發的變革,思科產品策略負責人杰夫·舒爾茨觀察到企業正在重新評估IT基礎設施決策。為此,公司構建了以現代化基礎設施、安全連接與數字韌性為支柱的解決方案體系,通過將AI可觀測性嵌入網絡與安全堆棧,并與獨立軟件廠商合作整合遙測數據。舒爾茨特別提到,Splunk數據分析平臺已被深度集成至AI就緒數據中心產品線,可實時收集威脅情報與系統運行數據。
據悉,統一邊緣平臺及相關網絡設備將于年底前全面供貨,安全云控制平臺的托管服務增強功能已開放使用。此次技術升級不僅回應了AI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超前需求,更通過開放生態與標準化接口,為企業構建適應未來演進的數字化底座提供了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