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學術年會開幕式上,上海啟光自然科學發展基金會公布了首批“啟光學者”名單。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的5位青年學者獲此殊榮,他們在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領域展現出卓越的潛力與貢獻。
此次遴選特別關注3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重點支持數學學科的基礎研究。據基金會介紹,2025年首次評選聚焦數學領域,從全國3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76位申報者中,經過嚴格評審選出5位獲獎者。這些學者平均年齡32歲,研究范圍涵蓋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等多個二級學科方向。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杰是獲獎者之一。他主要從事代數幾何領域的基礎研究,提出了將兩個前沿方向結合的創新思路。“這種跨領域的探索此前鮮有人嘗試,獲得‘啟光學者’稱號是對我研究方向的肯定,也為數學學科發展注入信心。”劉杰表示,基礎研究需要長期投入,基金會的支持將助力他攻克更具挑戰性的課題。
評審專家組透露,本次申報者主要來自C9聯盟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多數候選人獲得院士等權威專家推薦。評審過程中,專家組特別強調學者的創新能力和研究獨立性,旨在發現具有原始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基金會發起人彭家輝介紹,每位獲獎者將獲得60萬元資助,分三年發放,資金使用完全由學者自主支配。“我們希望為青年科學家提供更自由的探索空間和更充分的保障,讓他們的才華盡早被看見。”
除資金支持外,“啟光學者”項目還注重“長期陪伴”機制。基金會計劃通過多項目、多維度、多層面的體系化支持,逐步擴展至更多基礎科學與前沿交叉領域,構建覆蓋各年齡段拔尖人才的成長平臺。這種支持模式旨在解決青年學者在科研起步階段面臨的資源短缺問題,助力他們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業內專家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對國家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啟光學者”項目的實施,不僅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實質性幫助,更通過制度化設計營造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有望推動中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邁向更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