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筑博覽會近日在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以“智慧賦能城鄉建設,綠色引領低碳發展”為主題,集中呈現上海16個區在城市更新與綠色轉型領域的創新成果。閔行區由莘莊工業區牽頭參展,以“零碳園區”為核心,通過實物展示、模型演示與互動體驗,全面呈現園區在綠色低碳建設中的實踐路徑與突破性成果。
展區內,綠色交通與新能源裝備成為焦點。德國企業永恒力展出的i系列一體式鋰電叉車吸引眾多市民駐足。這款設備通過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設計,從生產到報廢均實現“碳中和”,其橙灰相間的流線型外觀與智能化操作界面,展現了工業美學與綠色技術的融合。企業負責人介紹,該叉車已連續四年獲得國際可持續發展認證,此次展出的窄巷道叉車與自動化料箱堆垛機,進一步體現了高密度倉儲與智能物流的綠色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時的科技帶來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模型,則展示了低空經濟與航空制造的前沿探索,其垂直起降技術為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了低碳化可能。
在建筑領域,上海建科集團通過“綠色建筑模型”濃縮呈現了莘莊工業區三代綠色建筑的演進歷程。從2004年首座生態辦公示范樓,到2010年綜合辦公樓,再到2018年榮獲國家超低能耗與健康建筑雙三星認證的“莘莊10號辦公樓”,模型以分層解構的方式,直觀展示了建筑圍護結構、能源系統與室內環境的綠色升級。施耐德電氣與大金空調則以“零碳工廠”為案例,通過數字化能源管理平臺與循環利用系統,呈現了生產運營全流程的節能降碳技術,其智能調控系統可實時優化能源分配,減少30%以上的能耗浪費。
莘莊工業區的“零碳園區”建設并非單一技術突破,而是依托“1+8”系統化實施路徑構建綠色生態。其中,“1”為能碳數智化綜合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與AI算法,實時監測園區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數據,并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節能方案;“8”則覆蓋產業、能源、制造、建筑、交通、資源、碳抵消與碳管理八大領域,形成閉環式綠色發展框架。例如,在交通領域,園區已布局光伏充電樁與氫能加注站,推動新能源車輛滲透率提升至60%;在資源循環方面,通過工業固廢再生利用與雨水收集系統,實現90%以上的資源閉環率。
目前,莘莊工業區正以國家級“零碳園區”創建為目標,通過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轉型路徑。其實踐不僅為城市工業區升級提供了范本,更彰顯了閔行區在“雙碳”目標下的責任擔當與創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