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別開生面的拍賣會,將京東在汽車領域的野心推向臺前。當最終競價定格在7819萬元時,全場嘩然。這場看似“天價”的拍賣,實則是京東為“埃安UT super”造勢的精心策劃——官方宣布將向最接近未來發布價的競拍者贈送車輛,既回饋了參與者的熱情,又為新品上市制造了話題熱度。

京東此次聯合廣汽與寧德時代,目標直指“國民好車”的打造。依托廣汽的整車制造能力、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以及自身在電商與數據領域的積累,京東試圖在電動車市場開辟一條新路徑。其獨家銷售策略與雙11大促的綁定,更顯露出對消費節點的精準把控——這款車將于2025年雙11期間獨家開售,顯然希望借助購物節的流量紅利實現銷量突破。
技術層面,寧德時代提供的“巧克力換電塊”成為關鍵變量。該技術以快速換電與長續航為賣點,若能實現規模化應用,或將重塑電動車補能生態。而華為云車機的加入,則讓車輛從代步工具升級為移動智能空間,軟硬協同的模式被視為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京東的選擇,再次印證了其對技術趨勢的敏銳洞察。
這場合作不僅是產品的推出,更是一次產業鏈整合的嘗試。京東從電商平臺向“新消費服務商”轉型的意圖明顯,通過跨界聯合廣汽與寧德時代,試圖構建覆蓋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鏈條能力。但風險同樣存在:技術整合的復雜性、市場對換電模式的接受度、供應鏈的穩定性,均可能影響這款車的市場表現。

消費者是否買單,仍是未知數。價格競爭力、服務網絡覆蓋、實際駕乘體驗,這些傳統車企長期深耕的領域,將成為京東必須跨越的門檻。尤其是在電動車市場玩家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換電技術能否成為行業標準、智能車機生態能否完善,均需時間檢驗。
京東的造車計劃,遠不止推出一款新車。它試圖通過互聯網思維與數據能力,重新定義“好車”標準,并搶占消費者心智。這場跨界實驗能否成功,不僅關乎京東自身的轉型,也可能為行業提供新的合作范式。隨著更多玩家入局,汽車市場的競爭正從產品層面延伸至技術、生態與消費體驗的全維度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