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凈利潤出現明顯下滑,特斯拉在2025年第三季度仍創下汽車交付量的歷史新高,同時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公司當季營收達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2%,但凈利潤為13.7億美元,同比下降37%,調整后凈利潤為17.7億美元,同比減少29%。汽車交付量方面,特斯拉三季度交付49.7萬輛,同比增長7.4%,刷新季度紀錄。
財報發布后,特斯拉股價在10月23日美股交易中大幅低開,盤初跌幅一度超過5.7%,隨后收窄至2.5%。市場分析指出,盡管營收增長,但利潤下滑和競爭壓力仍是主要擔憂點。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公司在現實世界人工智能領域具備“全面領先優勢”。他指出,特斯拉擁有從數據采集、算法迭代到場景驗證的完整AI能力閉環,包括自研芯片、超算集群以及龐大的車隊實時反饋系統。這些要素使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和Robotaxi商業化方面占據先機。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于2025年10月在北美推送了智能輔助駕駛系統FSD V14。新版本提升了復雜場景處理能力,例如避開路面障礙物、為緊急車輛讓行,并新增目的地停車點位選擇功能。馬斯克透露,特斯拉的AI訓練系統通過現實世界模擬器生成逼真視頻畫面,形成強化學習循環,大幅提升了AI性能。
Robotaxi業務方面,特斯拉在奧斯汀和加州灣區的累計運營里程分別超過25萬英里和100萬英里。自業務在奧斯汀首發以來,運營范圍已三次擴大,預計2025年底前將進入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特斯拉Robotaxi iOS應用已面向美國和加拿大用戶開放,未來幾個月有望取消安全駕駛員。
為強化AI能力,特斯拉與三星達成合作,在美國生產用于人工智能推理和訓練的芯片,并將Cortex超級計算集群的算力提升至相當于81000顆H100芯片的水平。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支持特斯拉的AI研發和自動駕駛訓練。
從汽車銷量來看,特斯拉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交付量達16.92萬輛,環比增長31%,創下年內新高。盡管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長7.4%,但與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的增速仍顯緩慢。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高,以及各品牌在產品多樣化方面的快速跟進,都對特斯拉構成了挑戰。
產業觀察家洪仕賓認為,盡管自動駕駛等AI功能是特斯拉的重要賣點,但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銷量大幅增長,特斯拉還需在價格策略、產品線擴展和本地化生產等方面同步推進。他表示,AI優勢可以維持特斯拉的品牌溢價,但未必能單獨帶動銷量大幅提升。
在機器人領域,馬斯克透露,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機器人將于2026年第一季度發布,生產線預計同年年底啟動,最高年產能達100萬臺。他強調,人形機器人的生產重點在于制造出“像人類手掌那樣靈活多變、功能強大的機械手”,并實現大規模量產。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尚無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使其在這一領域構建了獨特競爭優勢。
馬斯克設想,未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將具備5倍于人類的工作效率,甚至無需充電,可通過有線插電持續工作。他稱,這些機器人有望成為“非凡的外科醫生”,讓人人都能獲得卓越的外科醫療服務。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具備技術協同潛力,可復用公司的AI、電池及供應鏈能力,降低研發門檻。
不過,洪仕賓指出,人形機器人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商業化應用場景需時間驗證。他表示,特斯拉2026年的量產時間表相對激進,能否成功落地高需求場景并建立成本與場景差異化優勢,仍是未來需要觀察的關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