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雄安新區迎來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的重大突破——藍箭鴻擎(雄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安鴻擎科技”)衛星智能制造中試基地正式投入運營,首顆完全在雄安新區制造下線的衛星“雄安一號”(鴻鵠技術驗證星)同步亮相。這一成果標志著雄安新區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實現了從“零”到“一”的關鍵跨越,為構建完整的空天信息產業鏈奠定基礎。
作為雄安新區重點引進的商業航天企業,雄安鴻擎科技成立于2025年初,專注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研發與制造。企業從注冊到投產僅用時一年,其高效落地得益于新區在行政審批、融資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的“一站式”服務。此次落成的衛星智能制造中試基地,正是新區為企業量身打造的高標準產業空間。
該基地采用雙層結構設計,首層層高達13.5米,配備近9米高的大型卷簾門,可滿足衛星整體裝配與整機轉運的特殊需求。作為華北地區首個專注衛星中試驗證與批量生產的現代化廠房,其空間布局與設備配置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衛星制造的標準化、規模化提供了硬件保障。
“雄安一號”衛星的研制聚焦三大核心技術突破:其一,“白澤”高性能星載計算機通過架構優化,顯著提升了衛星在軌數據處理能力;其二,“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陽翼采用新型復合材料,使能源供給效率較傳統設計提升30%;其三,“金烏”新一代霍爾電推進系統通過創新推進劑配方,將動力效率提高了40%。這些技術成果為通信衛星向高通量、長壽命、智能化方向演進提供了關鍵支撐。
據技術團隊介紹,“雄安一號”作為鴻鵠系列的技術驗證星,承載著驗證新型衛星平臺可行性的重要使命。其搭載的三項核心技術均針對當前衛星互聯網發展的瓶頸問題展開攻關,例如通過“白澤”計算機實現星上AI處理,可減少地面站依賴;“赤羽”太陽翼的輕量化設計則降低了發射成本;“金烏”推進系統的長壽命特性,則能延長衛星在軌服務時間至10年以上。
隨著中試基地的投用,雄安新區已形成“研發-制造-應用”的完整產業閉環。業內人士指出,該基地的建成將吸引更多衛星互聯網上下游企業集聚,推動形成涵蓋零部件生產、總裝測試、地面應用的全鏈條生態。目前,已有多家供應鏈企業表達合作意向,預計未來三年內,雄安新區將形成年產50顆以上通信衛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