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一場關于企業管理的研討會上,一位資深講師深入剖析了當下中小企業面臨的普遍困境——老板時間被過度占用,導致企業運營效率低下。他指出,許多中小企業主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陷入“救火隊員”的角色,從采購、安裝到客戶售后,事事親力親為,手機24小時響個不停,這種現象在企業發展初期尚屬正常,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問題便日益凸顯。
講師強調,當企業擁有幾十名員工,業務相對穩定時,若所有決策仍需老板拍板,這無疑是不健康的。特別是當老板年齡超過40歲后,精力的有限性更加明顯,此時,如何高效利用老板的時間,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他認為,一家公司最寶貴的資源,正是老板的時間,必須將其投入到真正有價值的事務上,而非被瑣事淹沒。
在探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時,講師引用了威廉·翁肯的管理理論——“別讓猴子跳到你的背上”。這里的“猴子”指的是工作責任,許多中小企業主正是無意中承擔了本應由員工負責的工作,導致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他引用了一個形象的說法:高層做中層的事,中層做基層的事,而基層員工則熱衷于討論國家大事,這實際上是在替別人“養猴子”。
講師進一步指出,要避免陷入“背猴子”的陷阱,管理者需具備自我反思的能力。他引用了彼得·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的觀點,強調管理者的本分是讓工作有效,即同時注重效率與效能。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他建議管理者記錄自己的時間分配,區分“自我支配的時間”與“屬于別人的時間”,確保時間用在刀刃上。
同時,講師提醒管理者要警惕“職能下沉”,即不應忙于應付員工布置的任務,而應關注更重要的工作有效性。他強調,管理者的決策應基于外部成果,而非團隊內部的標準。例如,企業的最終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因此做決定的人應是企業之外的用戶,而非企業內部的管理者。
在談到如何放權時,講師分析了管理者替員工“養猴子”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員工習慣了依賴心理,不愿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二是管理者享受被聽命的感覺,甚至直接插手下屬的工作。他強調,放權是提升團隊效率的關鍵,必須讓員工自己照顧“猴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為了實現有效放權,講師建議企業建立完善的制度,而非依賴人管人。他以阿里巴巴為例,講述了關明生如何通過制度化管理,將馬云創業初期的激情“土話”系統化、制度化,建立了阿里著名的價值觀考核體系,使銷售團隊從野戰軍轉變為有紀律、有戰斗力的正規軍。他鼓勵企業聘請有管理經驗的人才,共同打造和完善制度。
最后,講師提出了實施放權的具體步驟:首先,讓員工明確問題,寫出行動計劃和方案;其次,明確分工,確定關鍵執行者;再次,鼓勵員工自己解決問題,管理者只提供建議和資源協調;然后,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要求員工拿出結果;最后,通過定期會議和復盤總結,鼓勵員工分享經驗和創意,共同提升團隊效率。他強調,管理者應克制發號施令的沖動,允許團隊犯錯,因為只有通過實踐,團隊才能真正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