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天文館近日迎來一場以“科技引領未來·科普惠及民生”為主題的大型科普活動,吸引來自當地多所中小學的學生、教育科技工作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活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阿勒泰地區科學技術局等八家單位聯合主辦,阿勒泰天文臺、阿勒泰天文館等五家機構共同承辦,旨在通過互動體驗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
作為阿勒泰地區首個以天文為主題的綜合性科普活動,現場設置了多個特色實踐區域。在望遠鏡科普區,工作人員布設了20余臺專業天文望遠鏡和日珥鏡,不僅系統講解設備原理,還指導參與者通過實時軟件觀測周邊地景。一名中學生興奮地表示:“以前只在課本上見過望遠鏡,這次能親手操作并看到清晰的地面景物,感覺科學離我們真的很近。”
“獵隕尋寶”活動成為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參與者使用金屬探測儀在指定區域尋找紀念幣,天文臺老師同步講解隕石知識。一位帶隊教師指出:“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理解地外物質的特性,比單純的理論教學更有效。”活動現場不時傳來找到“寶藏”的歡呼聲。
火箭模型制作與發射體驗區同樣人氣爆棚。青少年在專業指導下組裝模型火箭,學習推力、軌道等航天知識后,在戶外發射場見證自己的作品升空。一名初中生說:“看著自己組裝的火箭飛向天空,突然明白了課本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真實含義。”該環節通過實踐操作深化了參與者對航天科技的理解。
啟動儀式上的科技表演將氣氛推向高潮。機器人隨著音樂精準舞動,無人機編隊在空中變換出“科學”字樣,航模表演劃出優美弧線,科學實驗秀則通過液氮爆炸等實驗引發陣陣驚嘆。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些精彩瞬間,不少家長表示:“這樣的活動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希望以后能多舉辦。”
活動現場還設有機器人展示、機器狗互動、顯微鏡觀測等十余個體驗項目。在排爆裝置體驗區,參與者通過模擬操作了解安防技術;顯微鏡觀測區則展示了植物細胞等微觀世界。阿勒泰天文臺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覆蓋全年齡段,旨在通過多維度體驗打破科學傳播的年齡壁壘。
據主辦方統計,活動首日接待參與者超2000人次。阿勒泰地區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整合天文臺與天文館資源,推出更多特色科普項目。天文臺已計劃開展季度性天文觀測營、航天科技冬夏令營等活動,進一步構建常態化科普教育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