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萬米級載人深潛作業已形成常態化運行模式。數據顯示,中國載人深潛器年均下潛頻次與任務量均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在深海探測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依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的技術支撐,我國科研團隊在深淵科學研究中取得系列突破。該潛水器不僅具備萬米級深潛能力,更可在極端環境下開展高精度作業,為發現深海新物種、解析特殊生命現象提供了關鍵平臺。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在研制新一代光譜探測設備。這款專為萬米深淵環境設計的儀器,能夠直接在海底進行原位光譜分析,為研究極端壓力條件下的物質特性提供全新手段。
在深淵生物研究領域,科研團隊發現了適應極端環境的特殊物種。以深淵獅子魚為例,其肝臟脂肪含量高達60%,遠超人類脂肪肝臨界值,卻能在高壓低溫環境中健康存活。這一發現為研究脂肪代謝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生物模型。
由我國主導發起的“全球深淵深潛探索計劃”已形成國際合作網絡。該計劃實施三年來,吸引來自10個國家的145位科學家參與,系統開展了九大典型深淵帶的綜合考察,為構建全球深淵生態系統圖譜奠定基礎。
該計劃近期被納入聯合國“海洋十年”行動框架,升級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深淵研究項目。參與計劃的智利科學家表示,中國的深潛裝備在技術性能和科研支持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智利科學院院士奧斯瓦爾多指出,當前全球僅有兩型潛水器具備萬米深潛能力,其中美國設備僅能完成基礎下潛,而“奮斗者”號搭載了完整的科研作業系統。這種技術差異使得中國裝備成為開展深淵科學研究的首選平臺。
深海科學與智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杜夢然透露,目前“奮斗者”號是國際上唯一具備萬米深度強作業能力的載人深潛裝置。隨著國際科研團隊的不斷加入,中國正引領全球深淵科學進入協同研究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