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近日宣布,通過自主研發14項新型電力施工裝備,顯著提升了電網建設效率與安全性。這些創新成果包括間隔棒安裝機器人、履帶式輕型組塔裝置等,已在多個工程中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施工效率提升超30%,高空作業人員減少25%以上。
在十堰110千伏夏家店至廣場線路工程現場,一臺由無人機吊裝的間隔棒安裝機器人引發關注。操作人員胡偉通過地面終端遠程操控,機器人僅用5分鐘便完成高空導線的間隔棒安裝。相較于傳統人工攀爬鐵塔作業,該機器人實現了全自動操作,具有定位精準、安全性高、安裝效率提升25%以上的優勢。目前,雙分裂、四分裂間隔棒安裝機器人已形成系列化產品,在全省20余個工程中累計安裝540余套,減少高空作業80人次。
國網湖北電力建設部專家殷建剛介紹,兩類機器人均采用分體式設計,平均5-6分鐘即可完成一個間隔棒的安裝。其最大特點在于無需改變現有導線結構,即可全面替代人工操作,顯著降低安全風險,具備廣泛推廣價值。
另一項創新裝備——履帶式輕型組塔裝置,則在復雜地形施工中大顯身手。9月26日,在孝感南河110千伏變電站配套線路工程現場,該裝置穿越稻田魚塘密布區域,通過精準調整行進角度跨越窄堤,最終穩停在鐵塔基坑旁。操作人員通過遙控器下達指令后,裝置自動完成支腿調平、套架扳立等工序,將原本8人6小時的施工準備時間縮短至3人15分鐘,場地占用減少40%,成本與故障風險同步下降。
殷建剛指出,該裝置采用輕量化設計,可輕松跨越溝壑、陡坡,避免植被大面積破壞,符合綠色施工要求。相比傳統人工組塔,單基鐵塔組立時間縮短40%以上,作業效率提升2倍。目前,該裝置已完成兩代產品升級,在湖北、浙江、廣東等11個省份累計完成40余項電網工程鐵塔組立任務,有效破解了復雜地形下“進場難、施工慢、成本高”的難題。
快速機械化橋裝置可在13至78米寬的河流溝壑上10分鐘內架設橋梁,支撐13至60噸設備進場;全系列電動緊線機則將導線緊固效率提升5倍以上,大幅降低高空作業強度。這些裝備共同構建起智能化施工體系,為電網工程質量和進度提供堅實保障。
國網湖北電力表示,將持續推進新型施工裝備的研發與推廣,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電網高質量建設的核心動力,為區域供電能力提升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