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中國”戰略持續深化與“東數西算”工程全面落地,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正加速推進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的智能化轉型。面對科研數據量指數級增長、跨學科協作常態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網絡架構在高性能計算、大規模仿真實驗等場景中暴露出帶寬不足、時延過高、運維復雜等短板,成為制約科研效率提升的關鍵瓶頸。
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吉林大學始建于1946年,坐落于吉林省長春市。該校1960年入選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并先后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及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吉林大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依托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打造未來科學園,園區內建設有基礎科研樓、測試中心、先進制造樓等設施,致力于構建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平臺。
針對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的網絡升級需求,吉林大學提出全光網絡建設方案,旨在通過光纖直達桌面技術滿足大數據傳輸與高性能計算對帶寬的迫切需求。項目要求網絡架構具備高并發承載能力、低時延傳輸特性,并支持實驗終端設備與師生辦公電腦的靈活接入。
信銳技術為吉林大學定制了以太全光4.0解決方案,采用光纖直連實驗室的創新架構,通過光接入點(AP)為終端設備提供高帶寬、低時延的網絡環境。該方案主干鏈路支持40G高速傳輸,桌面終端可達2.5G帶寬,并配備多端口有線接入功能,兼容有線與無線雙模式連接,有效提升數據并發處理能力,降低網絡抖動時延。
在運維管理方面,信銳全光4.0系統集成AI芯片與智能靈眸AI引擎,構建A5i能力架構,可實時監測網絡鏈路質量、業務運行狀態及用戶體驗。系統通過動態量化分析預測網絡故障,提供可視化運維界面與自動化處理建議,大幅簡化復雜環境下的網絡管理流程。
針對科研數據安全需求,信銳方案采用WebGUI技術實現整網拓撲可視化,通過監測光電一體交換機的端口狀態,實時呈現速率、電壓、光功率等參數,并動態追蹤實驗數據傳輸路徑。系統結合NMC數據追蹤能力,可直觀展示數據流互訪關系,為科研數據傳輸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目前,信銳全光網絡解決方案已在山東財經大學、廣西醫科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落地應用,有效推動了教育信息化升級進程。該方案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化適配,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