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的一席發言,如同在科技界投下一枚震撼彈。這場持續23分鐘的演講,不僅聚焦“超級智能時代”,更向世界宣告:中國已正式入局全球通用人工智能與超級智能的終極競賽。
“通用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可阻擋,超級智能將把人類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紀元。”吳泳銘的這番話,讓現場氣氛瞬間沸騰。長期以來,這類充滿科幻色彩的表述,幾乎是美國硅谷科技領袖的專屬。如今,中國科技巨頭公開提出“超級智能路線圖”,無異于在國際舞臺上掀翻棋局。中美之間的AI競爭,由此進入“終極對決”模式。
西方媒體常以“中國擅長應用,美國專注基礎研究”來劃分兩國科技角色。但阿里巴巴此次的行動,徹底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一位研究中國科技發展的專家指出:“在中國的大型科技企業中,明確提出‘超級智能’概念,這還是第一次。”美國某大學教授也補充道:“誰說中國不搞通用人工智能?他們早已在布局了。”顯然,中國不再滿足于開發應用程序,而是希望掌握定義未來的主動權。
敢于提出“超級智能”,自然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撐。阿里巴巴展示了其Qwen大模型家族,這一系列模型已被全球開發者廣泛使用,性能直逼美國頂尖產品。更令人矚目的是,吳泳銘還透露了公司正在研發的“全能型AI”,能夠同時處理文字、圖像、視頻和音頻。技術圈內人士驚嘆:“這簡直是在向科幻電影中的AI邁進!”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的超級智能戰略,與其核心業務云計算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專家進一步解釋:“作為云計算領域的領導者,阿里巴巴的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老牌企業甲骨文。發展人工智能,數據存儲和算力支持是關鍵,而這正是阿里云的優勢所在。”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直接。吳泳銘演講結束后,阿里巴巴股價迅速攀升,公司市值重回2500億美元。投資者顯然認為,投資阿里巴巴就是投資中國AI的領軍者。
阿里巴巴的這一舉動,直接觸動了美國政界的敏感神經。白宮文件明確寫道:“必須在人工智能競賽中獲勝。”得克薩斯州參議員更是直言:“這場競賽,美國必須戰勝中國,這不僅關乎經濟安全,更關乎國家安全。”兩黨議員迅速聯手,推出新法案,要求評估AI系統是否具備發展為“超級智能”的潛力。顯然,中國科技巨頭的表態,讓美國不得不加快應對步伐。
事實上,“超級智能”并非美國的新話題。OpenAI早在去年就討論過“如何管控超級AI”,馬斯克等科技領袖也經常提及“AI拯救人類”。但中國企業的正式加入,徹底改變了競爭格局,從“獨角戲”變成了“生死較量”。中美兩國的策略截然不同:美國采取技術封鎖,OpenAI、谷歌等公司對核心技術嚴加保密;中國則以阿里巴巴為代表,推動開源,免費開放自主研發的模型。
這兩種路徑背后,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美國希望通過技術壟斷獲取利潤,中國則希望通過生態建設擴大影響力。未來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究竟會形成“封閉花園”還是“開源草原”,答案可能影響每個人使用AI的方式。
然而,科學家們對此并不樂觀。他們警告,超級智能一旦失控,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目前,關于“什么是超級智能”尚未達成共識,監管規則更是空白。技術層面也面臨挑戰:當前的AI雖然能寫詩、畫畫,但在理解生活常識或處理復雜邏輯時仍顯不足,距離真正的通用智能還有很大差距。換句話說,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如何避免失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