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凌農高會C館入口處,一臺能夠自主制作煎餅的智能機器人成為全場焦點。這臺設備憑借精準的機械操作和高效的生產能力,吸引了眾多參會者駐足觀看,現場排起的長隊印證了人們對現代農業科技的濃厚興趣。
據技術人員介紹,該機器人采用雙機械臂協同作業系統。左側機械臂配備智能計量裝置,可精確抓取面糊并均勻攤鋪在恒溫鏊子上;右側機械臂則通過壓力傳感器和視覺識別技術,在面餅邊緣泛起金黃時完成翻面動作。整套流程嚴格遵循預設參數,確保每張煎餅的厚度誤差不超過0.5毫米,熟度偏差控制在±3%以內。
現場演示中,機器人以每分鐘10張的速度持續產出煎餅,面餅大小統一為直徑28厘米的標準圓形。參觀者李先生品嘗后評價:"口感與人工制作幾乎沒有差別,餅皮薄脆適中,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這種標準化生產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攤販因經驗差異導致的產品質量波動問題。
農業科技企業代表王女士在觀察設備運行后指出,該技術具有多重應用價值。除了餐飲行業標準化生產,其智能溫控系統和機械臂操作模式還可移植到農產品加工領域,為果蔬烘干、糧食分揀等環節提供技術參考。多位從業者現場咨詢設備參數,探討在農業觀光園、科技展館等場景的落地可能性。
這臺融合了自動化控制、機器視覺和智能傳感技術的設備,通過具象化的應用場景,生動展示了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成果。參觀者張女士表示:"看到機器人攤煎餅的過程,既新奇又親切,這種接地氣的科技展示讓專業展會多了份生活氣息。"持續運轉的機械臂旁,始終圍聚著討論技術細節的參觀人群,成為本屆農高會最具人氣的互動展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