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手機市場格外熱鬧,各家子品牌旗艦機型發布已接近尾聲,部分品牌的中端新機也紛紛開啟預熱。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一加不緊不慢地登場,一次性推出了旗艦機型一加15和主打銷量的性能機型一加Ace 6,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此次一加發布會,最令人意外的當屬價格調整。去年一加13起售價為4499元,而今年一加15的起售價直接降至3999元。不過,價格的降低也帶來了一些配置上的變化。一加15放棄了2K屏幕,轉而采用1.5K 165Hz屏幕;同時,不再與哈蘇合作,而是搭載了LUMO自研影像系統,并配備了大師專業模式。
一加Ace 6延續了上一代的定位,但在屏幕方面與一加15看齊,同樣采用了高刷新率屏幕。在子品牌紛紛沖高漲價的大環境下,一加卻選擇了“沖低”策略,這一舉動引發了業內的諸多猜測。
初次上手這兩款新機,其外觀的巨大變化令人眼前一亮。從一加11到一加13一直沿用的鏡頭設計終于被摒棄,那個被部分用戶詬病的“馬桶蓋”造型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類似一加13T的簡潔硬朗方形Deco設計,背部除了相機模組,僅保留了一加的品牌Logo,整體視覺效果十分出色。
隨著外觀設計的改變,一加經典的三段式靜音鍵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顆在OPPO Find X8/X9系列上出現過的獨立按鍵。這顆按鍵的設計與iPhone的Action Button頗為相似,默認狀態下作為AI鍵使用,當然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切換回靜音按鈕功能。
一加15在顏色選擇上頗具心思,除了“原色沙丘”外,還提供了“絕對黑”和“霧光紫”兩種配色。“絕對黑”采用了一加擅長的AG磨砂玻璃工藝,而“霧光紫”則運用了“雙維流光工藝”,不同工藝的運用體現了一加對產品細節的追求。
一加Ace 6雖然定位稍低,但依然保持了金屬中框和AG磨砂玻璃的機身設計,質感出眾。不過,其三圍尺寸比一加15略大,握持時會有一定的撐手感。
來到正面,一加13上備受好評的四微曲設計被傳統直屏取代。在當前直屏手機逐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這一改變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直屏更便于貼膜。值得一提的是,一加15實現了四邊等窄的設計,邊框寬度僅為1.15mm,在子品牌機型中堪稱旗艦水準,而一加Ace 6的邊框則相對較寬。
一加15的屏幕表現可謂有升有降。分辨率從2K降至1.5K,但刷新率從120Hz提升至165Hz,提升幅度達到37.5%。一加Ace 6同樣采用了1.5K分辨率和165Hz刷新率的屏幕,不過其屏幕技術從LTPO變為LTPS。理論上,LTPS在低刷新率下的功耗會高于LTPO,但一加Ace 6依然提供了全屏AOD功能,可見一加對這款屏幕的功耗控制充滿信心。
在實際使用中,165Hz的高刷新率確實帶來了更加流暢的視覺體驗,尤其是在特定游戲中,如近期熱門的三角洲行動,開啟165Hz模式后,游戲畫面的流暢度有了顯著提升。不過,在日常使用中,大部分場景下的刷新率仍為120Hz,這或許是為了平衡功耗考慮。一加宣稱,這塊165Hz屏幕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的功耗與以往120Hz屏幕相當,后續的續航測試也將驗證這一說法。
一加在推廣高刷新率屏幕方面一直走在行業前列。當年一加7Pro率先采用90Hz高刷屏,推動了行業內游戲和應用的適配。如今,一加再次發力,希望通過推廣165Hz刷新率來引領新的潮流。不過,從60Hz到90Hz的提升,人眼能夠明顯感知,而從120Hz到165Hz的差異,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可能并不明顯,或許只有專業的電競選手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差別。
隨著刷新率的提升,性能表現也至關重要。作為旗艦機型,一加15搭載了最新一代的高通驍龍8 Elite Gen 5處理器,而一加Ace 6則采用了上一代旗艦芯片驍龍8 Elite。從實際測試數據來看,一加15的性能表現處于行業平均水平之上。
在游戲測試環節,兩款機型均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在經典測試項目《原神》須彌城跑圖中,兩款機型都能輕松穩定在60幀。在壓力更大的《崩壞:星穹鐵道》黃金的時刻跑圖中,一加15的表現略勝一籌,卡頓指數更低。針對165Hz高刷屏,我們還測試了三角洲行動,一加15在一局大戰場中的平均幀率達到了161幀,死亡時會有輕微掉幀,其余時間基本穩定在165幀,中位數為164.9幀,表現十分出色。一加Ace 6同樣能夠穩定運行165幀,證明這兩代旗艦處理器完全能夠滿足高刷新率屏幕的需求。
為了應對高刷新率帶來的功耗增加,一加15搭載了7300mAh的大電池,一加Ace 6的電池容量更是達到了7800mAh。在實際的三小時續航測試中,以支持165Hz的三角洲行動作為測試游戲,一加15剩余電量為71%,一加Ace 6剩余電量為74%,考慮到三角洲行動的負載高于王者榮耀,這樣的續航表現相當不錯。
在軟件方面,ColorOS 16已經在一加小屏旗艦13T上有所展示,此次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加將三段式靜音鍵改為獨立按鈕,ColorOS上的AI功能,如小布記憶、小布識屏等,都可以通過這顆按鍵觸發。在實際使用中,編輯部成員已經成為小布記憶的重度用戶,無論是臨時通知、寄快遞還是醫院掛號,只需按下按鍵記錄,后續都可以通過小布助手查詢或在日歷中查看。
最后,我們來聊聊一加15的自研影像系統——LUMO凝光影像。熟悉OPPO手機的用戶可能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它是OPPO在發布Find X8 Ultra時公布的影像品牌。據一加方面介紹,雖然一加15不再與哈蘇聯名,但在軟件層面爭取到了Find X8 Ultra的同款影像算法。
從參數上看,一加15的主攝依然采用索尼IMX 906傳感器,光圈縮小至f/1.8,但實際畫質與上一代一加13相差不大。長焦鏡頭采用了三星JN5傳感器,參數相近,但實際觀感存在一定差異。超廣角鏡頭的表現則相反,一加15的成像效果更偏向“陰天”風格。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驚喜:一加15雖然沒有了哈蘇聯名,但依然內置了大師模式。熟悉OPPO手機的用戶都知道,只有與哈蘇聯名的手機才能將專業模式命名為“大師模式”,并擁有哈蘇相機的影調質感。此次一加15在沒有哈蘇聯名的情況下保留“大師模式”,實屬難得,想必是一加團隊努力爭取的結果。
相比之下,一加Ace 6受限于產品定位,僅配備了5000萬主攝和800萬超廣角的組合,缺少長焦鏡頭。同時,一加15爭取到的大師模式也沒有下放到Ace 6,其專業模式僅為普通的專業模式,沒有哈蘇影調。
3999元的一加15相比上一代一加13變化顯著。一方面是自身原因,隨著OPPO采用哈蘇影像系統,一加15轉而使用LUMO自研影像;另一方面,市場環境的變化也促使一加做出調整。在當前各家子品牌紛紛沖高的情況下,原本的市場空缺需要新的產品來填補。一加15的求變,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而2599元起的一加Ace 6則是一款特點鮮明的中端機,它不像其他旗艦機型那樣追求全面均衡,而是通過差異化競爭來吸引用戶。
通過一加15和一加Ace 6,一加踏上了165Hz普及之路,似乎找回了早期的初心,重新展現出了“Never Settle”的精神。但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一加能否再次“Never Settle”,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