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喵科技創始人李楠近日對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Air發表評價,直言這款史上最薄機型的真正爭議點在于屏幕設計細節與定價策略。他指出,5.6毫米的機身厚度雖創下蘋果產品新紀錄,但過寬的機身比例、略顯夸張的屏幕R角,以及iOS 26系統中的毛玻璃特效和新增拍照鍵設計,都成為用戶討論的焦點。
李楠認為,iPhone Air的核心爭議并非產品本身,而是其7999元的起售價。他分析稱,若定價降至5999元區間,此前質疑的科技博主們很可能轉而稱贊其工藝突破與自研基帶技術,甚至將其視為行業風向標。這款設備在某種意義上展現了蘋果對未來形態的探索,盡管當前設計仍存在激進與不成熟并存的特征。
作為蘋果首款取消物理SIM卡槽的國行機型,iPhone Air僅支持eSIM技術,這一改變被視為蘋果推進無孔化設計的重要步驟。其單后置攝像頭配置與超薄機身,既延續了蘋果對極簡主義的追求,也引發對實用性的討論。分析師指出,這種設計語言可能為后續折疊屏設備鋪路,蘋果或將于2026年推出首款可折疊產品。
喬布斯生前推崇的"冰球哲學"在此次產品中再次被提及。李楠引用相關觀點稱,優秀的產品設計應預判技術趨勢而非跟隨現有路徑。iPhone Air的激進嘗試,恰好體現了蘋果在工程與美學平衡上的持續探索。盡管當前市場反饋兩極分化,但其對行業設計方向的潛在影響已引發廣泛關注。
這款設備的市場定位頗具爭議。支持者認為其5.6毫米厚度代表消費電子工藝的新高度,反對者則質疑單攝配置與高定價的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的輕薄特性并未犧牲電池續航,這得益于蘋果在材料科學與內部結構上的創新突破。隨著可折疊設備競爭加劇,蘋果的此次技術儲備被視為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