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無人摩托車越野技術的賽事在廣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研發與試驗驗證中心整車試驗場拉開帷幕。這場全國首屆無人摩托車越野比賽吸引了眾多科研力量的參與,成為展示前沿技術的重要平臺。
賽事由先進越野系統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發起,中國兵工學會、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五家權威科研機構聯合主辦,輪胎動力學協同創新聯盟與柳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提供協辦支持,最終由上汽通用五菱和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共同承辦。多方協作的格局為賽事注入了強大的技術資源。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大學以及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團隊,攜11臺自主研發的無人越野摩托車參與角逐。這些車輛集成了智能感知、路徑規劃與動態控制等核心技術,展現了我國在無人駕駛越野領域的創新突破。
比賽設置多維度技術考核環節,包括越野競速、自主尋跡以及復雜障礙通過等項目。參賽車輛需在模擬真實越野場景的賽道中,完成對未知地形的實時感知、路徑決策與精準控制,全面檢驗其綜合性能。其中,自主尋跡環節要求車輛在無人工干預下自主規劃最優路線,越野競速則側重速度與穩定性的平衡,而障礙通過測試則直接考察車輛的越障能力。
盡管目前賽事的具體成績和排名尚未公布,但業內人士指出,此類技術競技不僅推動了無人駕駛技術在非結構化環境中的應用,也為軍用、救援等特殊場景的裝備研發提供了重要參考。參賽團隊通過實戰檢驗,進一步優化了算法模型與硬件系統,為后續技術迭代積累了寶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