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啟停簡直是雞肋!”開了二十年車的張師傅一邊啟動新車,一邊快速按下儀表盤下方的按鈕。當看到“自動啟停已關閉”的提示時,坐在副駕的侄子忍不住發問:“聽說這個功能能省油,您怎么總關著?”張師傅搖頭苦笑:“早高峰堵車時,前車剛動兩步就熄火,啟動時車身一抖,發動機聲音像拉風箱似的,哪是省油?分明是遭罪!”
這種場景對許多車主來說并不陌生。李先生曾開著朋友的帶啟停功能的車出門,短短兩公里的紅綠燈路口,車輛啟停次數超過十次。“每次啟動都有明顯的頓挫感,方向盤都跟著抖,生怕把發動機憋壞了。”他回憶道。這種體驗讓不少人養成了“上車先關啟停”的習慣,甚至流傳出“頻繁啟停傷發動機、費電瓶”的說法。
直到一次4S店保養時,維修師傅的解答打破了這種認知。“發動機磨損最嚴重的是冷啟動,比如早晨第一次打火,零件還沒被機油充分潤滑。而自動啟停是在發動機熱機狀態下工作,機油還附著在零件表面,磨損幾乎可以忽略。”師傅邊檢查邊解釋,“現在的電瓶和起動機都是加強版,設計壽命遠高于啟停頻率,除非是用了七八年的老車,否則不用太擔心。”
關于省油效果,師傅的回答更讓人意外:“如果等紅燈超過一分鐘,比如郊區路口,開著啟停確實能省油,理論值最高可達15%。但市區堵車時,剛熄火半分鐘又要啟動,反而會因為燃油噴射量增加而更費油。”他指著維修記錄舉例:“上周有位車主晚高峰堵了四十分鐘,啟停反復工作,油耗比平時高了近兩成。”
不過,有些場景下關閉啟停確實更明智。張師傅就吃過虧:倒車入庫時,車輛因啟停突然熄火,差點刮蹭旁邊的柱子。“后來才知道,倒車或低速挪車時,啟停系統容易誤判,這時候最好手動關閉。”另一位車主王女士則提到雨天積水路段:“如果車輛在水中熄火后再次啟動,發動機進水維修費可能上萬,這種風險絕對不能冒。”
更讓車主頭疼的是部分車型無法徹底關閉啟停功能。程序員陳先生吐槽:“我同事的車啟停按鈕是假的,只能通過掛手動擋模式強制關閉,設計太不人性化了。”這種抱怨引發了不少共鳴,有車主建議:“車企應該優化啟停邏輯,比如根據坡度、車速或空調狀態自動調節,而不是一停就熄火。”
隨著對啟停功能的深入了解,車主們的用法也逐漸“聰明”起來。李先生現在會根據路況選擇:“跑高速進服務區或等長紅燈時開著,堵車或爬坡時立刻關掉。”他上周開車去郊區,來回一百多公里全程開啟啟停,油耗比平時低了一格,“原來用對了真能省錢”。
張師傅也改變了習慣:“以前總覺得是廠家硬塞的功能,現在發現摸清脾氣后挺實用。”他指著儀表盤說,“現在新車技術早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很多老經驗該更新了。”這種轉變并非個例,不少曾對啟停功能嗤之以鼻的車主,在了解原理后開始嘗試“分場景使用”,甚至有人發現:“堵車時關掉啟停,不僅駕駛更順暢,連心情都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