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再度迎來一樁備受矚目的并購案。湘財股份與大智慧的換股吸收合并方案正式浮出水面,這場跨越十年的資本聯姻終于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根據最新披露的交易草案,湘財股份將以7.51元/股的價格發行新股,換股吸收合并定價為9.53元/股的大智慧,換股比例設定為1:1.27,預計將發行22.82億股新股。
此次交易將導致大智慧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湘財股份作為存續方將全盤承接其資產、負債及業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原大智慧實際控制人張長虹及其關聯方將通過此次交易獲得湘財股份17.32%的股權,而湘財股份原實控人黃偉的持股比例將從40.37%稀釋至22.45%,但依然保持實際控制人地位。市場對此反應積極,并購消息公布后首個交易日,湘財股份股價最高漲幅達7.2%,大智慧股價亦上漲4.1%。
交易方案顯示,湘財股份同步啟動80億元配套融資計劃,資金投向涵蓋金融科技多個前沿領域。其中25億元將用于構建金融大模型與證券數字化系統,10億元投入大數據工程及服務網絡建設,15億元布局財富管理一體化項目,10億元開展國際化金融科技業務,剩余2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這種"并購+融資"的雙輪驅動模式,凸顯出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意圖。
從股權結構變動來看,此次交易將重塑兩家公司的資本版圖。交易前未持有湘財股份的張長虹家族,交易后將成為第二大股東。為穩定控制權,信息披露義務人承諾將所獲股份鎖定12個月,并明確表示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這種安排既保障了原實控人的主導地位,又為戰略投資者預留了發展空間。
回溯兩家公司的資本歷程,這場聯姻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2015年,雙方就曾嘗試合并,但因大智慧信息披露違規問題而擱淺。此次重啟并購,從盡職調查完成到草案披露僅用時3天,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當前證券行業整合加速,中小券商通過科技賦能實現彎道超車已成為行業共識。
作為交易核心的協同效應備受關注。湘財證券依托全資子公司湘財證券開展業務,持有齊全的證券業務牌照;大智慧則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二十余載,構建起覆蓋AI選股、量化工具等完整產品矩陣,國際業務已拓展至東亞及東南亞市場。湘財證券總裁周樂峰表示,通過"特色化+科技化+資本化"的三維布局,中小券商完全可以在頭部機構與互聯網平臺的雙重競爭中開辟新賽道。
此次并購若能順利完成,湘財股份將成為繼東方財富、指南針之后,第三家擁有券商牌照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前兩者通過并購網信證券和同信證券,均實現了業績的顯著增長。市場普遍預期,湘財與大智慧的資源整合將產生"1+1>2"的效應,特別是在用戶資源共享、技術合作開發、市場渠道協同等方面具有想象空間。
草案詳細闡述了業務整合路徑:通過牌照資源與產品體系的深度融合,依托大智慧千萬級用戶基礎和湘財證券的財富管理優勢,重點發展AI投顧等創新業務。這種"科技+金融"的復合發展模式,或將重新定義傳統證券行業的服務邊界。不過,該交易仍需經過股東大會審議和監管部門核準,最終能否落地尚存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