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9月19日),康迪科技出席了在深圳舉辦的2025 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百人論壇上,本次論壇匯聚了產業領袖、投資精英與出海先鋒,共同探討中國品牌在全球化進程中的新機遇與新路徑。

董事長董學勤在會上描繪了一條融合新能源、人工智能與深度本土化的全球化新路徑,尤其是提出的從“傳統制造”到“AI+智造”的概念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AI+"概念源自國務院2025年7月31日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從技術突破期進入規模化落地期。該戰略旨在構建"人工智能技術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范式,目標到2030年使智能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2035年全面建成智能社會。?
?"AI+"(人工智能+)是2025年中國政府提出的國家戰略行動,核心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化升級和產業變革?。
?
全面擁抱AI+,構建全球化新增長引擎
康迪科技的“AI+”戰略看似出人意料,實則充滿戰略智慧。
當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沉浸在“每公里續航成本”、“百公里電耗”的內卷式競爭時,康迪悄然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非公路車和具身智能機器人。
董學勤洞察到一個關鍵趨勢:“如果說汽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紅海市場,那么非公路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就是一個剛剛開始的藍海市場。”康迪利用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的技術,對非公路車進行“降維打擊”。
最具創新性的是康迪的場景化AI應用策略。他們與云深處科技合作開發的“球童機器狗”不僅可以替代球童的工作,還能管理和攜帶球桿、定位球和球員位置、拍攝各類視頻甚至分析揮桿動作。這款產品完美結合了康迪在高爾夫市場的渠道優勢和AI技術,打造了“AI+體育”的創新結合。
在工業領域,康迪針對美國人工成本高的痛點,研發了安防巡檢四足機器人,通過人臉識別、聲光干預和實時報警等功能,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安保解決方案。這種“AI+工業”的布局直擊北美市場需求,避免了與國內企業的正面競爭。

康迪科技的差異化優勢在于其不追求成為技術的創造者,而是成為技術與市場之間的“連接器”和“轉化器”。其在北美市場近20年的深耕,積累的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對市場需求的深刻洞察。這正是AI技術公司所稀缺的寶貴財富。
董學勤將這種模式概括為“用中國的技術,用北美的場景和本地的渠道”。康迪已經向印尼GoTo集團提供了3臺機器狗,用于解決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展示了其AI產品的國際化應用潛力。
康迪科技的“AI+”戰略還體現在其組織轉型上。公司已經從一家以智能裝備制造為基礎的制造型企業,通過“穩定現金流業務+增長孵化業務”雙引擎驅動,轉型為創新科技孵化與全球供應鏈運營的控股型平臺公司。
深耕AI+場景,技術降維
董學勤在演講中重點分享了康迪在“AI+”領域的探索,傳統出海模式的核心是“成本優勢”,拼的是誰更便宜、規模更大,最終陷入血腥的“內卷”紅海。
康迪科技的破局點是它徹底拋棄了這套舊規則,康迪科技的“AI+智造”提供的不是“更便宜的產品”,而是“更優的整體解決方案”。它賣的不再是一個高爾夫球車或一個機器人,而是一套融合了高性能硬件、智能化體驗和本土化服務的“系統性價比”。
競爭對手還在計算單個零件的成本時,康迪已經在為客戶計算總擁有成本和價值創造。例如,它的安防機器狗,價格可能高于傳統方案,但它替代的是高昂且不穩定的人力成本,提供的是24小時無休、零誤差的可靠服務。對于客戶而言,這不是一項成本支出,而是一筆提升效率、降低長期風險的資產投資。

康迪科技由此跳出了價格戰的泥潭,進入了價值戰的藍海,這是對傳統制造思維的降維打擊。
列如,康迪科技與云深處科技等AI企業合作,將四足機器人技術與現有產品線結合,開發出智能球童機器人和安防巡檢機器狗。這些產品不僅具備自主導航、避障、跟隨等基本功能,還能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復雜環境下的精準作業。此前,康迪機器人技術總監崔廣章在訪談中透露,公司正在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云-邊-端”協同的智算系統,以實現大模型決策與機器狗執行的實時協同。
康迪的技術整合策略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優勢,與波士頓動力等國際巨頭相比,康迪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成本低40%,但更貼近商業場景的實際需求。這種“適度技術+場景深度適配”的策略,使康迪在商業化落地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成功并非偶然:中國智造出海的“康迪范式”
展望未來,康迪科技計劃繼續開發更多新能源電動非公路車產品,并持續投入精力、時間和資金到具身智能領域。董學勤表示:“我們希望依靠現在出口、出海的全鏈路能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協同,在海外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助力中國技術出海。”
從最初的產品出海,再到如今的生態出海,康迪科技的每一步都踩在時代的節拍上。正如董學勤在演講最后所展望的,轉型后的康迪,征途不僅在新能源領域,更將深耕智能機器人領域,依托成熟的全球化供應鏈,協同更多合作伙伴,助力中國技術出海。
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國內一批和機器人相關的企業開始走在全球前沿。康迪科技在這場AI浪潮中,選擇了一條獨特的路徑——不做大而全的AI平臺,而是將AI技術與特定場景深度融合,這種務實策略可能會為中國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范本。
在論壇結束時,董學勤的愿景依然回蕩在會場:“希望我們康迪可以成為中國技術出海的‘擺渡人’。”
這句話不僅定義了康迪的未來,也為中國龐大的制造業集群如何在全球化和智能化浪潮中找到新坐標,提供了一份深刻而務實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