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北京的空氣中已透出絲絲涼意,而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業盛會即將在大北農鳳凰國際創新園的神農廣場拉開帷幕。9月23日,這里將迎來一場融合科技、文化與消費的豐收節,不僅為市民帶來節日的歡樂,更展現了中國農業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姿態。
活動以一曲氣勢恢宏的《大豐收禮贊》開場,鼓聲如雷,瞬間點燃現場氣氛。隨后,全場起立奏唱《國歌》與大北農企業之歌《強農報國》,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代表、企業嘉賓與市民觀眾共同見證這一時刻。這場豐收節不僅是一次慶典,更是大北農作為農業領軍企業,向消費者傳遞溫暖與開放理念的生動實踐。
中國農民豐收節自設立以來,已成為連接城鄉、傳承農業文化的重要平臺。而企業主辦的豐收節,則更注重科技應用與產業聯動。大北農此次活動由集團聯合中國農民研修學院、中關村科技企業家協會現代農業與鄉村振興專委會共同主辦,大有谷集團承辦,并獲得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新華網等多家權威媒體的全程直播支持,陣容強大,影響力廣泛。
活動分為“開幕式+嘉年華”兩大板塊,從9月23日持續至10月6日,巧妙銜接中秋與國慶假期,打造長達兩周的消費熱點。開幕式設計層次分明,分為“穗浪千重”沃野歡歌、“美好生活”煙火豐稔、“振興之路”禮炮豐年三大篇章,通過歌伴舞、民歌聯唱、器樂聯賽等節目,展現各地農俗文化與勞動者的真實情感。彝族歌手的《天上霧騰騰》、蒙古族歌手的《幸福的牧馬人》等表演,讓觀眾感受到不同地域生產者與豐收之間的深厚情感紐帶。
嘉年華部分則充滿互動與體驗。市集展銷匯聚各類農產品、美食與雙節好禮,集章打卡、金秋套圈、趕豬大賽、古詩對戰等游戲既鄉土又新潮,吸引年輕群體參與。所有到場觀眾還有機會免費領取大有谷定制好禮?;顒友垺叭r領域達人+本地生活達人”同步直播,打破線下限制,實現“云逛展、云下單”,打通“內容-場景-消費”全鏈路。
大北農此次將“創新強農”轉化為沉浸式體驗,讓“美好生活”變得可觸摸、可品嘗、可分享。這場豐收節已超越普通品牌活動,成為農業企業構建生態、增強用戶粘性、實現多元收益的戰略舉措。它既促進消費,又樹立品牌,是一種更立體、更高效的溝通方式。
作為大北農集團面向消費市場的“新銳先鋒”,大有谷集團的承辦角色備受關注。大北農起家于飼料、動保、種業,長期深耕B端市場。近年來,隨著國家“樹立大食物觀”戰略的推進,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向下游延伸,布局食品終端。大有谷集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立,其戰略目標明確:打造“國內領先的新型優質食品平臺”。
大有谷不直接生產農產品,而是搭建一個匯集優質農產品資源的供應鏈與品牌體系,向上連接農民和農業合作社,向下對接消費者和商超渠道。它為消費者提供可信賴的食品選擇,為生產者提供穩定的銷售通道和品牌賦能。本次豐收節成為大有谷實踐該戰略的關鍵場景,市集展銷相當于線下快閃店,測試產品受歡迎程度;達人直播是線上分銷通道的壓力演練;互動打卡則積累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和好感。
我國農產品食品市場發展迅速,但同質化、品牌辨識度低、信任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大有谷通過嚴格選品、溯源技術、品牌包裝與渠道管控,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信任閉環”。豐收節正是這一閉環的首次大型亮相,讓消費者“嘗得到”,讓合作伙伴“看得到”,讓行業“感知得到”。
農業連接土地與人情,既需要規模化效率,也離不開個體匠心。一家農業企業若缺乏對農業本質的理解與敬畏,很難真正走遠。情懷不是點綴,而是農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底層邏輯。本次大北農豐收節,正是四種情懷的集中表達與有機融合。
農業情懷體現在對根脈的敬意。開幕式上的敬神農三拜禮、禮儀歌舞《炎帝頌》等環節,表達了對農業文明的敬畏與傳承。大北農起于農業、興于農業,這種儀式感背后,是企業對產業本源的回歸。
豐收情懷是對勞動的禮贊。無論是《稻浪千重喜盈門》的舞蹈,還是各地民歌手的歡唱,都在抒寫豐收帶來的喜悅與滿足。豐收不僅是產量的增加,更是農民收入的提升、鄉村活力的復蘇。大北農多年來推動科技種植、助力增產增收,恰是對“豐收”最實在的支撐。
消費者情懷是對優質農產品的渴望與信任。今天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吃得好”“吃得明白”,他們想知道食物來自哪里、是否安全、有何故事。大有谷的出現,正是為了回應這種需求。通過建立可追溯、有標準的食品平臺,它試圖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建立一條基于品質和透明的信任鏈。
企業情懷則是大北農“強農報國”使命的延伸。從飼料、種業到食品消費端,大北農的產業鏈延伸始終圍繞一個核心:讓農業有價值,讓農民有尊嚴,讓消費者有依靠。舉辦豐收節、打造大有谷,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戰略的落地動作,體現了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對產業升級的責任思考。
這四種情懷相互交織、彼此成就,共同構成大北農豐收節的溫度與深度。它們讓一場節慶超越了慶祝本身,成為一次產業信念的集體表達。通過豐收節,大北農將科技的溫度、文化的厚度、品牌的態度融為一體,讓更多人看到中國農業正在發生的真實改變。
大有谷作為連接田間與餐桌的橋梁,正在嘗試構建一個更透明、更可信的新型優質食品平臺。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策略,更是一份對“強農報國”使命的堅守與延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時的豐收喜悅,更是一個企業扎根農業、面向未來的系統布局。當農業真正走進人心,當每一份食材都承載故事與標準,那時的豐收,才真正具有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