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這個以幽默方式呈現科學研究的獎項,今年迎來了第35屆“首屆”盛會。正如有人總把熬夜說成最后一次,這個獎項的“首屆”標簽也成了讓人會心一笑的經典梗。
今年的獎品頗具戲劇性。往屆獲獎者曾收到過面值十萬億的津巴布韋幣,實際價值不過幾毛錢人民幣。但今年主辦方無奈宣布,由于這種貨幣價格暴漲,他們只能改送更實用的獎品——一張濕紙巾。這種反差讓不少人感嘆:科研的幽默感,果然連獎品都不放過。
文學獎的得主是William B Bean,他用35年時間完成了一項看似“無聊”的研究: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上刻標記,記錄指甲的生長速度。35年間,他只在450個月里忘記了兩次。最終他發現,人老了指甲會長得更慢,年輕時每天長0.123毫米,到67歲時只剩0.095毫米。他還發現,生病會減緩指甲生長,而愛咬指甲的人,指甲反而長得更快。至于為什么能拿文學獎?因為他在論文中寫道:“指甲是一個緩慢移動的角蛋白記錄儀,在時間的橫坐標上衡量著年齡。”
生物學獎被日本團隊摘得,他們用“給牛畫斑馬紋”的方式解決了養牛戶的煩惱。研究者發現,斑馬的條紋可能是為了防蠅叮咬,于是給幾頭日本和牛涂上了黑白條紋。結果,這些“斑馬牛”身上的蒼蠅數量和甩尾驅蟲次數明顯減少。更有趣的是,團隊成員去領獎時還穿上了斑馬紋衣服,甚至帶了幾只蒼蠅當“道具”。有人調侃,這證明游戲里的“皮膚加成”理論在現實中也有道理。
兒科學獎的研究則和“蒜香母乳”有關。研究者讓8位哺乳期母親服用大蒜膠囊,然后觀察嬰兒的反應。他們發現,母親攝入大蒜2小時后,母乳的氣味達到峰值,而嬰兒在這段時間里吸吮得更積極,胃口也更好。研究團隊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母乳評估小組”,由成人聞母乳樣本確認氣味變化。有人開玩笑說,帶娃的家長如果怕孩子餓,或許可以試試多吃蒜。
化學獎的獲獎研究更讓人意外。科學家提出,往食物里添加聚四氟乙烯(不粘鍋涂層材料)粉末,可能幫助減肥。他們的邏輯是,胃通過體積和重量判斷飽腹感,而不是卡路里。特氟龍耐胃酸、無味道、不吸收,吃進去什么樣,排出來還什么樣。實驗中,給大鼠喂了含25%特氟龍粉末的飼料,90天后大鼠真的瘦了。不過研究者也提醒,這種材料對人體的安全性尚未確定,別急著模仿。
其他研究同樣無厘頭。比如意大利團隊發現,蜥蜴只吃帶四種奶酪的披薩,其他口味一概不碰。和平獎的得主則研究了喝酒和外語能力的關系,發現酒精有時能讓人更流利地說外語。有人回憶,自己有個內向的朋友,喝醉后飚了半小時外語,仿佛喝了“真洋酒”。
這些研究看似搞笑,背后卻藏著科學邏輯。無論是給牛畫斑馬紋,還是研究蒜香母乳,都在用幽默的方式探索正經問題。它們提醒我們,科學不一定總是嚴肅的,有時候,換個角度,也能發現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