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款新iPhone的正式亮相,標準版機型憑借穩定的性能和適中的價格成為銷量冠軍,但話題熱度最高的無疑是尚未開售的超薄款iPhone Air。這款產品雖與iPhone 17系列其他三款機型同期發布,卻因生產進度問題推遲上市,具體發售日期仍未確定。這種不確定性讓不少消費者選擇持幣觀望,等待官方明確時間后再做決定。
針對市場對超薄機身耐用性的質疑,蘋果官方率先公布了抗折彎測試數據。實驗顯示,iPhone Air可承受59公斤壓力,且在壓力釋放后能完全恢復原狀,無明顯變形痕跡。這一表現得益于鈦金屬邊框與雙面超瓷晶玻璃的組合設計,既保證了輕量化又提升了結構強度。國內第三方機構也進行了類似測試,結果與官方數據基本一致,雙手掰彎測試中機身僅出現輕微形變,韌性表現超出預期。
在抗刮擦測試中,專業礦物探針反復摩擦后留下的痕跡可通過簡單擦拭消除,這意味著用戶無需額外貼膜保護。跌落測試方面,模擬日常使用場景時機身無明顯損傷,但極端高度墜落仍可能導致局部破損。這些測試結果表明,只要避免故意損壞或極端外力沖擊,iPhone Air的耐用性足以滿足日常需求。
續航表現方面,iPhone Air連續視頻播放時間僅比標準版少12分鐘,差異在可接受范圍內。但在長時間游戲場景中,由于缺少VC均熱板,機身發熱速度明顯快于Pro版本。這一短板源于超薄設計對內部散熱空間的限制,屬于物理層面的客觀約束。
從已公布的測試數據看,iPhone Air在結構強度、日常防護和基礎續航上達到了平衡。消費者可根據自身使用習慣判斷是否接受其特性,他人的評價可作為參考但不必盲從。隨著發售日期的臨近,這款產品的實際表現將接受更廣泛的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