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聲勢浩大的蘋果秋季發布會召開后,四款iphone 17系列新機悉數亮相,關于全員高刷、史上最薄、史上最貴等討論聲不絕于耳,市場熱情也體現在平臺預約購機人數上。
京東數據顯示,iPhone 17新機預售開啟前預約總量就超過800萬人。與此同時,12日預售,官網擠崩,“iPhone 17搶不到”沖上了微博熱搜。9月12日晚8點,預售開啟僅1分鐘,京東平臺iPhone 17系列成交量便超越去年全天,再度刷新銷售紀錄。目前,各個平臺的首批新機都已經顯示售罄,需要預約搶購。
在眾多的iPhone新機搶購渠道中,消費者有何偏好?
《2025年iPhone新品調研報告》顯示,80.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將首選京東搶購iPhone 17系列新機,這一比例遠超其他電商平臺。而且隨著各大渠道首批iPhone新機均已顯示售罄,貨源是否充足成為一大重要考量因素,調研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京東貨量最多,能搶到首發”。
搶首發是每年iPhone上新的必備環節,調研顯示,45.9%的消費者計劃在發布當月就入手使用,其中24.1%想要“新機一上市就買,越快越好”,10.8%的受訪者希望首發周內購買,觀望初期反饋,另有11.1%的受訪者則想等首發月評測再決定。他們或是想早買早享受,或是為了滿足“搶到就是賺到”的心理,又或是因為“追求購物的儀式感和即時快樂”。

對比成熟的電商渠道,近年來興起的即時零售平臺,還是iPhone新機搶購的“小眾選擇”。調研數據顯示,僅3%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通過即時零售平臺購買iPhone 17系列新品。
可見,在iPhone這類高單價數碼產品上,線上零售購入新機仍是絕大多數受訪者的選擇,即時零售遠未躋身主流購買渠道。調研數據揭示了消費者對這種模式的顧慮:53.5%的人沒有信任感,他們認為“iPhone 單價高,試錯成本太大”;37.2%的人沒有這種消費習慣,他們認為“閃購適合日常百貨,買手機還是專業電商更靠譜”;32.5%擔心配送不專業,怕閃送 “無法提供開箱驗機服務,運輸中易磕碰甚至調換”;有13.6%的人會擔心貨源,因為“無法確認是官方正品,怕買到翻新機”。
就購買iPhone新機而言,即時零售會被當作一種補充手段,如果在京東、Apple官網等官方渠道都沒搶到,才會去即時零售平臺碰碰運氣。“優先蹲京東,其次蹲官網,都搶不到再去找閃送或者跑腿代買”,這是想要搶先上手體驗iPhone 17新機用戶的普遍心理。
即便是在即時需求場景,消費者的選擇也高度集中,調研顯示,若通過即時零售購買iPhone 17,90.3%的受訪者會優先選京東秒送,此外,分別有3.15%和3.2%的人選擇淘寶閃購和美團。一個核心原因是京東在3C數碼領域積累了難以撼動的信任基礎,根據調研,在消費者選擇購機渠道時,69.3%的受訪者首要考量“正品保障及官方授權”,43.7%的用戶看重“售后保障服務”,42.2%的人關注優惠和價格,33.7%的人在意渠道口碑和聲譽。
iPhone 17的換新熱潮,本質是消費者對“正品、貨量、服務”核心需求的集中釋放,京東作為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恰好構建了覆蓋“官方授權、充足備貨、全鏈售后、靈活配送”的完整服務體系,精準承接了這些需求,而京東秒送服務平衡“快”與“穩”,最終讓“搶iPhone”從“焦慮陪跑”變成“省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