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方全球創新伙伴大會2025(BOE IPC 2025)現場,董事長陳炎順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未來三年,企業將投入500億元研發資金、5000億元采購資金,重點支持產業鏈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這一舉措被視為中國顯示產業應對行業弱周期、探索新增長路徑的關鍵動作。
近年來,中國顯示產業經歷了從大幅震蕩到小幅調整的周期轉變。面對市場變化,頭部企業正通過技術改造與戰略升級尋求突破。其中,AI技術的深度應用成為行業共識。陳炎順透露,京東方早在2024年初便將AI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不僅成立AI+創新與應用委員會,還規定每年投入營業收入的0.5%用于AI研發,并強調AI必須與生產、制造、運營全流程深度融合。
在去年的IPC大會上,京東方首次提出“第N曲線”理論,旨在波動周期中挖掘新增長點。如今,這一戰略已與AI緊密結合。今年大會現場,AI元素貫穿全場:從數字人主持論壇、AI巡檢機器人巡場,到藍鯨顯示大模型發布、AI工廠規劃落地,AI技術正全方位重塑顯示產業。
據介紹,藍鯨顯示大模型是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具備全模態、多場景、高精度、強推理能力,可為工業制造、產品服務、企業運營三大板塊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陳炎順指出,國際展會如CES、SID已廣泛展示AI融合應用,京東方正通過資源整合、產業鏈協同和需求匹配,加速AI在產品、制造、運營中的落地。
AI對生產制造的變革尤為顯著。通過智能化重塑計劃生產、品質控制、環境管理等核心環節,AI可有效降低試驗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并減少人為因素影響。陳炎順舉例稱,AI自動檢測設備已取代人工,一臺設備可替代3名工人,且能24小時穩定工作,大幅提升品質一致性。目前,首批AI工廠已落地,企業正全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優品質的制造體系。
在運營環節,AI同樣展現出巨大潛力。通過對業務數據建模和實時分析,AI可預警供應鏈中斷和價格波動,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陳炎順強調:“企業必須擁抱AI,將其與生產運營緊密結合,以提升效率、創造價值。”
戰略落地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去年,京東方宣布2030年前投入千億元研發、萬億元采購,落地500項合作課題。如今,階段性成果已顯現:過去三年,企業投入超400億元研發資金、超3700億元采購資金,合作項目超250項。未來三年,500億元研發資金和5000億元采購計劃將繼續推動行業發展。
資金分配中,AI是核心方向之一。以2024年1983.8億元營收計算,京東方每年在AI上的投入約10億元。目前,企業擁有超500人的AI研發團隊,但陳炎順坦言,AI應用仍處于初期階段,需打通生產工藝、研發等環節的痛點,逐步從“點”擴展到“線”“面”,最終形成系統化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AI對顯示產業的革新需要多方協同。京東方宣布的5000億元采購計劃,旨在聯動產業鏈伙伴推動變革。陳炎順表示,企業將與大量客戶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未來產品。京東方計劃在全球多地設立營銷和研發機構,強化海外工廠布局,完善全球產業生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