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友好中國行”合肥站活動暨標準編制工作會議近日順利召開,來自科研機構、醫療單位及產業鏈企業的80余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視聽電子產業標準化發展路徑。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科大訊飛等單位聯合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安徽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出席并發表講話。
安徽省工信廳副廳長蔣晨捷在致辭中強調,安徽將視聽電子產業列為“十五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以合肥為核心、多地協同的產業格局。依托科大訊飛、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安徽構建了覆蓋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語音、顯示面板及終端設備的全產業鏈體系。他指出,標準化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安徽將持續完善產業生態,提升創新能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周大銘提出,需通過產業聯動破解醫工融合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等瓶頸。他建議利用標準化工具填補共性技術標準空白,推廣視聽友好理念,引導消費者科學選擇產品,從而增強產業活力與用戶體驗。
科大訊飛副總裁謝信珍分享了企業在視聽友好領域的實踐成果。他介紹,訊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視聽體驗,已推出教育、車載、辦公等多場景解決方案。例如,其AI學習機搭載雙料護眼技術,AI黑板聚焦“護眼+悅耳”功能,服務全國超5萬所學校及1.3億師生。訊飛積極參與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覆蓋大模型、多媒體技術等領域,推動多模態交互創新。
會議主題報告環節,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視源電子、OPPO等單位的專家,從技術研發、醫療應用、終端創新等角度展開討論。下午分會場聚焦顯示與聲學技術,針對視覺舒適度測量、交互式電子白板規范、骨傳導耳機標準等10項議題進行研討,完善術語定義、性能指標及測試方法,推動細分領域標準共建。
作為“視聽友好中國行”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站,合肥會議通過政策解讀、技術交流與生態合作,為產業鏈上下游搭建了高水平對話平臺。活動旨在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拓展應用場景,助力構建科學、健康的視聽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