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這位華南汽車制造業的昔日巨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位資深汽車行業媒體人指出,廣汽不愿隨波逐流,參與價格戰,而是堅守品牌理念與長遠規劃。盡管市場競爭激烈,廣汽的品牌價值依然被看好,正處于轉型的關鍵節點。
這位媒體人的觀察,某種程度上映射出廣汽當前的生存境況。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廣汽遭遇了20年來的首次虧損,這也促使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在中國汽車論壇上發出“廣汽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的呼吁。
面對市場質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廣汽仍有扭轉局勢的可能。盡管外部環境與價格戰等因素對廣汽造成了影響,但企業自身的三重難關才是回歸正軌的關鍵。
首要難關在于保持規模,銷量依然是廣汽的首要任務。在汽車行業的競爭中,規模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無論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巨頭,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追求銷量始終是核心戰略。規模不僅能鎖定市場份額,還能形成長期的商業效應。然而,新勢力車企的迅猛增長與老牌車企的緩慢前行形成了鮮明對比。廣汽的銷量成績與比亞迪、吉利等競爭對手相比顯得黯淡,尤其是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銷量下滑,凸顯了廣汽的規模困境。
日系車在華市場的整體萎縮,進一步加劇了廣汽的規模壓力。數據顯示,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而廣汽的合資板塊作為傳統的“現金?!?,其日漸消瘦無疑對廣汽的整體業績造成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廣汽自主品牌的造血能力尚未成熟,規模萎縮帶來了惡性循環。
除了規模,打造爆款車型也是廣汽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汽車行業中,爆款車型能夠為企業帶來品牌勢能和銷量增長,對利潤產生積極影響。廣汽傳祺GS4和埃安S/Y系列曾有過輝煌時刻,但在新能源智能化時代,廣汽的爆款邏輯似乎失靈了。多款戰略車型的表現未達預期,即便是相對較好的車型也面臨盈利困境。
業內人士指出,廣汽在打造爆款車型方面具備基礎能力,但外部環境的內卷和友商的攻勢過猛給廣汽帶來了巨大壓力。技術提升是打造爆款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廣汽在過去的一些車型中曾出現質量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度。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廣汽的治理與戰略決策。規模失速和爆款缺失的背后,是廣汽在組織機制、戰略決策和渠道體系上的系統性問題。馮興亞承認集團在戰略判斷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忽視增程和插電技術的發展機遇。新能源賽道上,廣汽曾押注純電技術,但隨著行業風向的轉變,增程和混動車型更受消費者歡迎,廣汽的戰略決策顯得滯后。
為了應對挑戰,廣汽在戰略層面做出了一系列調整。一是修正技術路線,開始重視增程和插電技術的發展;二是與華為等科技巨頭合作,共同開發高端智能車型。這些調整能否幫助廣汽扭轉業績頹勢,市場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