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系汽車制造商在全球范圍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市場地位正經歷著劇烈動蕩。先是日產汽車頻傳財務困境,緊接著本田銷量警報響起,就連一向穩健的豐田也不得不連年調低在中國市場的預期。這一系列波折背后,全球經濟放緩與產業升級的艱難固然是表象因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中美兩大經濟體在無形中形成的合力,對日系車的全球主導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金額同比大幅下滑25%,出口價格亦下跌21%。為保持價格競爭力,日本汽車制造商不得不自行承擔關稅成本,這一舉措雖然維持了售價穩定,卻大幅壓縮了利潤空間。出口業務雖然依舊,但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無疑預示著日系車在美國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與此同時,日本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已連續兩個月下滑,其中6月份汽車出口同比下降26.7%,零部件出口下降15.5%。這一系列數據不僅拖累了日本的出口表現,更導致外貿赤字擴大,股市承壓,日本企業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美國市場的這一變化,不僅削減了日系車的利潤,更動搖了其全球估值的基礎。
在中國市場,日系車同樣面臨著嚴峻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與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汽車產業實現了從“代工生產”到“技術輸出”的歷史性跨越。自2024年起,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品牌的市占率已經突破80%,直接擠壓了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一直依賴燃油車型,然而面對比亞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通過插混與增程技術的低價策略圍攻,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日產天籟等傳統暢銷車型幾乎全面敗退。數據顯示,自2023年起,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從21%下滑至不足13%,且下滑趨勢仍在持續。
日產汽車首當其沖,年初已多次傳出資金鏈緊張的消息,甚至傳出與本田深度整合或出售資產的傳聞。本田雖然銷量相對較好,但在中國市場缺乏新能源產品的支撐,插混和純電車型均乏善可陳,地位岌岌可危。豐田雖然技術儲備雄厚,但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過于保守,市場份額被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興品牌全面超越。其豪華子品牌雷克薩斯更是處境艱難,在2025年被中國本土品牌圍剿得幾乎無立足之地。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日系車并非因戰術失誤而敗北,而是死于戰略上的遲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產業戰爭的形式更加復雜多變。中美兩國雖然未曾明確協商“聯手”,但各自的戰略目標高度一致,無形中形成了合力,首次真正動搖了日系車幾十年積累的市場霸權。日產或將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巨頭,本田緊隨其后,豐田也顯得不再那么自信。雷克薩斯若不及時調整策略,恐怕也難逃被邊緣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