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國行蘋果手機AI功能可能“遇冷”的討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這一話題的導火索在于,蘋果在其iOS 26中文頁面及iPhone 16系列手機的介紹中,悄然移除了與Apple Intelligence相關的介紹內容,就連以往醒目的“為Apple智能預備好”標語也不見了蹤影。相比之下,海外版蘋果官網對AI的介紹并未發生顯著變化,這種差異引發了部分用戶的擔憂。
部分用戶觀察到,盡管iPhone 16系列已經上市多時,甚至即將迎來下一代產品,但其AI功能卻未見明顯升級,這不禁讓人質疑:蘋果的AI功能是否真的遭遇了困境?
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難發現,這一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國行蘋果是否被區別對待,而在于蘋果AI功能——即Apple Intelligence的整體發展現狀。事實上,即便在海外市場,Apple Intelligence的表現也遠未達到用戶的預期。在iPhone 16系列及Apple Intelligence發布之初,蘋果曾高調宣傳了一系列強大功能,讓眾多粉絲充滿期待,認為這將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級。
然而時至今日,Apple Intelligence所能提供的功能依然有限,許多宣傳中的功能仍未兌現。粉絲們的熱情逐漸消退,對蘋果AI功能的無感態度愈發普遍。例如,蘋果曾承諾Siri將進行全面升級,包括感知屏幕內容、跨應用執行復雜指令等,但這些功能至今仍未實現。
蘋果還曾宣稱iPhone將能夠自主執行一些任務,如根據航班信息推薦目的地餐廳酒店、了解商場店鋪信息等,但這些功能同樣未能如期上線。官方解釋稱,由于成功率低、錯誤率高,這些功能暫未開放。而其他一些相對基礎但吸引人的功能,如系統自動篩選通知優先級、智能分類郵件等,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回顧Apple Intelligence的發展現狀,雖然用“一地雞毛”來形容或許過于夸張,但遠未達到預期卻是不爭的事實。整個項目的開發進度緩慢,蘋果顯然低估了AI功能所需的資源投入,并面臨內部管理問題。同時,蘋果在AI功能宣傳上也存在夸大其詞的嫌疑,今年4月,美國監管機構已對蘋果AI的不實宣傳進行了處理。
因此,當蘋果AI的整體近況擺在眼前時,中國蘋果官網撤掉AI相關宣傳、國行iPhone 16至今未能充分展現AI能力,便顯得不那么令人驚訝了。除了蘋果自身的研發阻力外,敏感數據和隱私保護、相關法規限制等問題也是蘋果AI功能發展面臨的挑戰。
蘋果AI功能確實可能遭遇了一定的困境,但這一困境并非僅限于國行市場,而是蘋果Apple Intelligence在全球范圍內的共同挑戰。其根本原因在于項目推進速度緩慢,導致蘋果AI對多國語言的適配也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