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科技創新與健康中國的雙重旋律,正奏響民族復興的壯麗樂章。為了深入探索科學奧秘與提升民眾健康水平,新華社特別推出“科學與健康”欄目,旨在以專業視角講述創新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民生熱點,并以新知新智推動科普知識的廣泛傳播。
太陽,這顆與我們息息相關卻又充滿神秘的恒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重點。在海拔高達4700米的四川稻城,一座全新的觀天利器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教育部推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2.5米大視場高分辨率太陽望遠鏡”(WeHoST),已正式落戶于此,預計2026年底完成配套建設并投入調試。從“中國天眼”FAST到WeHoST,中國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歇。
WeHoST由南京大學攜手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等科研機構共同打造,是全球最大的軸對稱太陽望遠鏡。其主鏡口徑達到2.5米,兼具高分辨率與大視場的優勢,能夠觀測到整個太陽活動區,為太陽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視野。項目總負責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丁明德形象地比喻道:“就像顯微鏡能看清細菌,但視野有限,WeHoST則能在更宏觀的視角下,全面捕捉太陽活動的每一個細節。”
WeHoST不僅將填補太陽活動區觀測的空白,還將與我國的“羲和號”太陽探測衛星形成天地協同觀測體系,顯著提升空間天氣的監測與預報能力。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現象,對地球空間環境及通訊、導航等科技活動構成威脅。通過WeHoST的高分辨率觀測,科學家將能更深入地研究這些現象的物理機制,為災害性空間天氣預報提供堅實的理論與觀測基礎。
面對太陽直射帶來的巨大熱量挑戰,WeHoST采用了創新的散熱技術。主鏡背面均勻布置了200多根氣管,通過噴射冷風帶走熱量,同時主焦點采用專利技術,通過控制制冷液的溫度和流速實現精準降溫,確保望遠鏡能在極端環境下長期穩定運行。這些技術的突破,彰顯了我國在天文觀測領域的深厚實力與創新精神。
WeHoST還具備日夜光路切換的能力,這意味著它不僅能觀測太陽,還能在夜晚進行其他天文觀測。這一特性使其在“時域天文學”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有望為我國乃至全球的天文學研究帶來新發現。隨著WeHoST的建成與投入使用,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全球時域天文聯網觀測體系,不斷拓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