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車型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口碑滑鐵盧,這款曾經風靡一時、甚至需要加價才能購得的“搶手貨”,如今即便是降價高達12萬,也難以找到買家。問題的根源,竟在于其引擎蓋上的獨特設計——“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
小米官方曾大肆宣傳,這款選裝的“雙風道前艙蓋”擁有兩個貫穿風道,能夠高效引導前部氣流,不僅具備排風功能,還能輔助散熱。雷軍也曾公開承諾,小米不做華而不實的產品,內部結構同樣進行了優化。正是基于這些誘人的特性,不少消費者選擇了等待更長時間的選裝版本。
然而,事實卻與宣傳大相徑庭。一些車主在拆解后發現,所謂的“雙風道”內部結構與普通版如出一轍,那兩個醒目的“鼻孔”僅僅是裝飾而已。車主們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在風道放置紙張并向前格柵吹風,紙張紋絲不動;注入可視化煙霧后,煙霧也未從上方風道流出。這與小米官網所述的氣流路徑完全不符。
這一發現無疑讓車主們感到憤怒,他們為這項毫無實際作用的選裝支付了高達4.2萬元的額外費用,更令人沮喪的是,這一設計還導致了前備箱的消失。面對車主們的質疑,小米的回應顯得缺乏誠意。對于未交付的車輛,車主可以選擇改回普通艙蓋,但需要重新排隊,等待時間長達30至40周;而對于已經提車的車主,則只能獲得2萬積分的補償。
小米的這番操作引發了車主們的強烈不滿,超過300位準車主聯名要求無損退車。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處理方式或許能將賬面損失降至最低,但在涉及消費者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小米顯然選擇了犧牲用戶的信任和利益。這一行為無疑是對小米長期以來所塑造的真誠形象的巨大打擊。
盡管如此,小米SU7 Ultra車型本身在性能上并無太大瑕疵。它被譽為“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標配賽道級散熱、制動和底盤調校,綜合功率高達1138kW,足以在賽道上馳騁。這樣的配置在同級市場中堪稱良心價,銷量也一度火爆,年銷目標早已提前完成。
然而,如今的小米卻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想要度過這場信任危機,僅僅依靠贈送積分是遠遠不夠的。小米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來挽回消費者的信任。否則,再出色的硬件配置也無法彌補品牌信用上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