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已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業內多位重量級人物曾預言,未來國內能夠存活的車企數量將屈指可數。余承東預測到2030年,存活的車企將不超過五家;雷軍則認為全球范圍內可能僅有5至8家車企能夠立足;何小鵬同樣表示,未來十年內,存活的車企數量將少于七家。在這樣的背景下,“生存”成為了各大車企,尤其是仍處于虧損狀態的新勢力車企的首要任務。
為了生存,扭虧為盈成為了第一步。小鵬、小米等新勢力車企已經設定了明確的盈利時間表。何小鵬在今年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重申,小鵬汽車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并表示有信心在今年實現銷量翻倍以上增長,同時四季度實現盈利,全年實現自由現金流為正。小米汽車也立下了在2025年第三、四季度扭虧為盈的目標,雷軍在投資者大會上透露,小米汽車有望在這一時間窗口內實現盈利,這將刷新行業從量產到盈利的速度記錄。蔚來汽車李斌也曾在溝通會上表示,蔚來當前最核心的任務是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多家新勢力車企押注同一時間窗口實現盈利,為整個行業增添了緊迫感,競爭從銷量大戰轉向了盈利大戰。小鵬汽車一季度實現營收158.1億元,同比增長141.5%,凈虧損收窄至6.6億元,毛利率達到15.6%,連續七個季度增長。盡管2023年毛利率曾驟減至1.5%,但隨后由于渠道改革和新車發力,毛利率回升至14.3%。不過,與業內普遍認為的新能源車企20%以上的毛利率才能保障長期健康發展的標準相比,小鵬汽車仍有提升空間。
在現金儲備方面,小鵬汽車截至今年一季度擁有452.8億元的現金儲備,相比去年四季度凈增33億元,顯示出穩定的財務狀況。小米汽車則擁有更為強大的財務支撐,截至2025年一季度,小米集團現金儲備達到2168億元,同比上漲23.8%。從財務數據上看,無論是小鵬汽車還是小米汽車,都具備在四季度實現盈利的可能性。
賣車是新勢力車企改善財務狀況的關鍵。盡管業內戲稱新勢力賣車是“賠本賺吆喝”,但銷量仍然是攤薄成本、爭取盈利可能性的重要途徑。小米汽車憑借SU7車型,一季度實現了7.59萬輛的銷量,累計交付已達25.8萬輛。小鵬汽車則憑借MONA M03、P7+等車型創下季度銷量新高,同比增長330.8%,實現銷量9.4萬輛。為了提升產能,小鵬汽車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增加班次、引入智能化提升自動化率、與供應商深化合作等,肇慶工廠二期項目和武漢新生產基地也相繼竣工投產。然而,產能爬坡并非一帆風順,供應鏈問題依舊困擾著小鵬汽車。
小米汽車同樣面臨產能問題,雷軍透露,小米SU7上市11個月銷售超過32萬輛,但仍有大量訂單未交付,等待周期長達35-51周。為了緩解產能問題,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項目已完成規劃驗收,預計6月中旬竣工,并在竣工后1-2個月正式投產。小米汽車還在業務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與廣汽豐田達成合作,正式接入小米“人車家”生態。
小鵬汽車則明確了未來三條增長曲線:AI與汽車的融合、全球化市場擴張、具身人形機器人以及與汽車產業更深度的融合。小鵬汽車近日推出了號稱“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的G7,并計劃將自研的圖靈AI芯片集成到大眾汽車的部分車型中。在全球化方面,小鵬汽車一季度海外銷量同比增長超370%,開拓了多個關鍵市場。何小鵬表示,海外業務將成為公司銷量和利潤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然而,正當兩家車企對四季度盈利充滿信心時,一樁突發事件或許打亂了它們的節奏。廣汽、一汽、東風等國央企,以及吉利、長安、比亞迪、奇瑞等自主車企,還有小鵬、小米、蔚來等新勢力一共17家車企聯合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這一承諾對于多數賬期已超過100天,甚至部分高達200天的車企來說,將直接影響到其現金流,尤其是對于長期依賴賬期獲得供應商資金支持的新勢力車企而言,壓力巨大。小鵬汽車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232天,應付賬款及票據金額達到230.8億元,占去年全年營收的56.48%。如果嚴格執行“60天賬期”承諾,小鵬汽車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盡管“60天賬期”承諾在業內引發了諸多質疑和爭議,但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這或許是長期利好。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朝著整合化方向發展,這一承諾或許可以視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大手”在治理行業“內卷式”競爭的同時,也在加速汽車產業的洗牌、迭代和整合。對于部分技術上無絕對優勢、規模也不夠攤勻成本的車企來說,“60天賬期”承諾或許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