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后,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再次向市場承諾,公司將在第四季度實現全面盈利。然而,這一承諾如同拋向空中的硬幣,其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盡管蔚來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但它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始終未能讓投資者完全信服。
近期,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的言論“蔚小理三年內團滅”仍在業界回響,而蔚來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更像是一場大膽的嘗試:通過內部的深刻變革來換取未來的增長空間。這場變革的成敗,將直接決定蔚來能否在接下來的十二個月里挺過生死關。
蔚來第一季度的業績數據揭示了其面臨的挑戰:新車交付量達到42094輛,同比增長40.1%,但環比卻下降了42.1%。受到春節淡季和主力產品換代的影響,ET7和ET5的交付量大幅下滑。盡管蔚來擁有三個品牌,但其主品牌車型的銷量仍不及理想、小鵬和小米的單一主力車型。在營收方面,總營收和汽車銷售收入雖然同比增長,但環比分別下降了38.9%和43.1%。
更為嚴峻的是,價格戰和清庫促銷策略,以及樂道品牌銷量的上升,導致蔚來的毛利率大幅下降。一季度汽車毛利率降至10.2%,環比下降2.9個百分點;整體毛利率也降至7.6%,環比下滑4.1個百分點。與同樣定位中高端市場的理想、問界等品牌相比,蔚來在盈利能力上的劣勢依然明顯。這使得蔚來一季度的凈虧損高達68.91億元,同比擴大了31.06%,創下了自2018年以來的最大季度虧損。
從資產結構來看,蔚來的財務狀況也令人擔憂。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升至92.55%,歸屬于母公司的股東權益首次轉為負值。盡管蔚來的現金儲備還有260億元,足以支撐未來十二個月的運營,但長期虧損的趨勢如果持續,蔚來將成為首家“賬面資不抵債”的中國頭部造車新勢力。
盡管面臨重重困難,李斌和管理層依然保持樂觀。李斌表示,蔚來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從二季度開始將進入上升通道。然而,這更像是一種信心的表達,而非具體的戰略預期。畢竟,這已經是李斌第三次推遲盈利時間表,資本市場的耐心正在逐漸耗盡。
蔚來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充滿了波折,這與公司的品牌定位、路線選擇和運營模式密切相關。為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蔚來不惜重金投入用戶體驗,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策略卻讓蔚來錯失了銷量快速增長的時機。隨著樂道、螢火蟲等新品牌的推出,蔚來試圖通過多品牌策略來擴大市場份額,但市場的變化讓這兩個新品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同時,蔚來在換電站建設上的持續投入也帶來了巨大的資金消耗。
面對困境,李斌終于開始改革求變。他向全體員工傳達了一個清晰而堅決的信號:蔚來要靠自我造血走出低谷。降本增效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自上而下的組織改革、供應鏈管理優化和研發費用優化等措施已經開始實施。然而,核心問題仍然在于如何實現5萬輛規模的月銷量以及何時實現這一目標。
李斌提出了一個看似理想的目標:預計第四季度蔚來品牌月銷量突破2.5萬臺,毛利率超過20%;樂道月銷2.5萬輛;再加上螢火蟲帶來的增量,三品牌合計月銷5萬多輛,綜合毛利率達到17%-18%。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可想而知。二季度交付指引顯示,蔚來需要交付7.2萬-7.5萬輛新車才能達到環比增長的目標,這意味著6月需要交付2.5萬輛才能達標。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蔚來仍在努力尋求突破。李斌的軍令狀已經向資本市場發出了“梭哈”的信號。若成,蔚來將重生為“中國特斯拉”,成為唯一一家僅靠純電車型站穩市場的中國車企;若敗,則可能意味著蔚來十年投入的換電帝國將成為智能電動車史上最悲壯的烏托邦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