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迎來了一場關于賬期調整的集中聲明風暴。從昨晚8點起,短短一夜之間,包括廣汽、一汽、東風汽車在內的15家知名車企,紛紛宣布將供應商賬期縮短至60天以內,此舉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具體來看,這些車企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發布了賬期承諾,其中不乏比亞迪、長城汽車、小米汽車等業界巨頭。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車企在聲明中使用了“持續貫徹”、“一如既往”、“一直以來”等表述,暗示其此前的賬期管理就已經相當嚴格,此次調整更多是對現有政策的重申。
然而,盡管車企們態度堅決,但不少網友對此仍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60天的賬期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在賬期起始日的界定上,無論是簽合同、開票、交貨還是驗收,都可能成為車企拖延付款的借口。即便到了付款環節,車企也可能通過商業匯票等支付手段,進一步延長實際付款時間。
事實上,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就在車企們宣布賬期調整的同一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發文指出,近年來部分汽車企業為了極致降本,不斷要求鋼廠降低汽車板價格,并拉長供應商賬期,導致鋼廠資金壓力倍增。鋼鐵協會呼吁,應共同抵制這種“內卷式”競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鋼鐵協會的倡議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不少鋼廠表示,汽車板作為高技術、高難度、高投入的高附加值產品,其采購模式應更加科學合理,不應簡單地以價格作為唯一標準。同時,鋼廠也呼吁汽車企業應尊重供應商的合法權益,共同探索有利于產業鏈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供應鏈模式。
在這場賬期調整的風暴中,也有車企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態度。例如,北汽集團就明確表示,將全面取消商業承兌匯票等增加供應商資金壓力的結算方式,以實際行動支持供應商的發展。這一舉措無疑為汽車行業樹立了榜樣,也為構建更加健康、穩定的產業鏈生態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體來看,此次車企賬期調整的集中聲明,不僅反映了汽車行業對于供應鏈管理的重視,也暴露了當前產業鏈生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未來,如何平衡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利益關系,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穩定的產業鏈生態,將成為汽車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