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長達十個交易日的停牌籌劃后,新筑股份(002480.SZ)的重大資產重組計劃終于浮出水面,這一舉動也標志著蜀道集團的資產整合步伐正在加快。
6月9日晚,蜀道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筑股份與四川路橋(600039.SH)同步發布重磅公告。新筑股份計劃將其持有的四川發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川發磁浮”)100%股權、對川發磁浮的債權及其他軌道交通相關業務資產,出售給蜀道軌交集團;同時,新筑股份還將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筑交科”)100%股權及其他與橋梁功能部件業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轉讓給四川路橋。新筑股份還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從蜀道集團手中購買四川蜀道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蜀道清潔能源”)6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復牌首日,新筑股份股價即迎來“一字漲停”,截至午盤收盤,股價報7.19元,漲幅達9.94%;四川路橋則維持震蕩上行趨勢,午盤報收9.50元,漲幅為1.17%。
此次資產重組被視為新筑股份在連續十三年虧損后的又一次重大轉型嘗試。資料顯示,蜀道集團由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和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重組而成,于2021年5月正式揭牌,由四川省國資委通過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
蜀道集團成立后,資產整合動作不斷,2025年5月,蜀道集團成為新筑股份的控股股東。隨著蜀道集團入主,其與新筑股份的部分業務出現重合,資產整合勢在必行。根據公告,新筑股份將戰略性退出磁浮與橋梁功能部件業務,未來將專注于清潔能源發電領域。
蜀道清潔能源主要從事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截至目前,蜀道清潔能源權益裝機達1150萬千瓦,控股裝機857萬千瓦,業務覆蓋四川省內和西北地區。盡管近年來營收有所增長,但凈利潤仍呈現波動,2023年凈虧損8353.34萬元,2024年實現凈利潤3692.02萬元。
新筑股份的轉型之路可謂曲折。自2012年起,公司先后從橋梁功能部件轉型至現代城市有軌電車制造,再跨界至光伏行業,2024年初又啟動釩電解液生產線項目。然而,這些轉型并未帶來顯著的業績提升,反而使公司陷入長期虧損的困境。尤其是磁浮業務,由于技術轉化效率低,市場突破緩慢,長期虧損,2024年川發磁浮虧損額達到1.5億元。橋梁功能部件業務雖為傳統主業,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同樣未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利潤。
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2024年,新筑股份僅在2018年和2020年實現盈利,其余年份均出現巨額虧損,七年累計虧損額高達17.14億元;扣非凈利潤自2012年起連續為負,十三年累計虧損額達到29.89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狀況依舊,歸母凈利潤為-1805.67萬元,扣非凈利潤為-6231.73萬元。
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新筑股份此次資產重組意在通過剝離虧損業務、注入優質資產,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實現主營業務整體轉型,增強持續經營能力和發展潛力。
四川路橋作為蜀道集團交通基建的上市平臺,成為新筑交科100%股權及其他橋梁功能部件業務相關資產和負債的接盤方。新筑交科主要生產橋梁支座、橋梁伸縮裝置等橋梁功能部件產品,近年來業績表現穩健。四川路橋表示,此次收購有助于公司布局橋梁功能部件業務,實現與橋梁工程施工業務的良性協同,增強市場拓展能力和競爭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路橋在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后,業績也開始出現下滑。2023年和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同比下降14.88%和6.78%,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9.70%和19.92%。公司解釋稱,受階段性業務銜接調整及宏觀環境、土地交付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正處于新舊項目交替的關鍵過渡期,短期經營業績承壓。
此次資產重組能否為新筑股份帶來新生,尚需時間驗證。但無論如何,這一舉動都標志著蜀道集團在資產整合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