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下午,以“韌性可信,協同有效”為主題的第七屆智慧能源安全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申彥紅,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原司長苑舜,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電力信息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總經理吳杏平,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電力信息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能源局原電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質量監督中心副主任胡紅升,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和來自政府、學界、能源及網絡安全產業界的專家學者20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能源數字化轉型中的網絡安全挑戰與應對策略展開深入探討,為我國智慧能源安全體系建設凝聚共識、貢獻智慧。論壇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電力信息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吳張建主持。
史玉波針對目前網絡安全面臨的三大挑戰:能源系統邊界模糊化帶來泛在風險、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引發系統性脆弱、關鍵核心技術與供應鏈安全“卡脖子”隱患,提出三點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完善行業網絡安全標準體系;聚焦自主可控,突破內生安全芯片、量子加密等關鍵技術;完善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他提出,“韌性”是目標,“可信”是基礎,“協同”是路徑,“有效”是標準,要構建開放包容、自主可控的智慧能源安全新格局。

史玉波致辭
申彥紅表示,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將以“引領型、服務型、國際型、創新型”一流學會為目標,發揮平臺樞紐作用,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她指出,能源網絡安全是新型電力系統的“神經中樞”,確保智慧能源網絡安全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升國家能源競爭力的戰略支撐。本次論壇聚焦智慧能源安全韌性防御、可信數據流通等議題,恰逢其時,希望大家廣泛交流,深入探討,凝聚共識。

申彥紅致辭
苑舜從能源分類切入,深入解讀智慧能源安全的內涵。他強調,“智慧賦能是提高能源效能的關鍵,而能源安全需兼顧供給安全與網絡安全。”針對電力系統安全防護,他回顧了從“安全分區、網絡專用、橫向隔離、正向認證”到“節點免疫、態勢感知、應急管理、縱深防御”的演進過程,并指出,“韌性可信,協同有效”是應對復雜安全挑戰的核心路徑。

苑舜致辭
齊向東聚焦大模型時代的安全挑戰,提出智慧能源安全需關注三方面:建立適配大模型的縱深防御體系,防范80%以上“裸奔”的大模型服務器風險;守護核心“小數據”安全,避免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數據泄露崩塌;增強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借鑒北京冬奧會“零事故”經驗。他說,數據和智能重塑能源價值鏈,但安全是底線,要為大模型應用強基礎、控權限、審數據、攔攻擊。

齊向東致辭

吳張建主持
學術交流環節,吳杏平以《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電力網絡安全思考與實踐》為題,分析了網絡安全形勢的四大特征:國家立法強化保護、網絡戰成為大國博弈新手段、電力行業成為攻擊重點、攻擊手段升級。他指出,新型電力系統在范圍、時效性、隨機性和業態復雜性上對網絡安全提出新要求。國家電網通過構建“全體系、全系統、全業務、全時域”防護體系,開展標準化防護、態勢感知、彈性改造等實踐,提升攻防實戰能力。“我們要以系統思維打造適配新型電力系統的防御體系,實現全場景安全防護。”吳杏平說。

吳杏平作報告
“我們以安全業務化方法論推動關基保護螺旋上升,通過責任鏈圖譜化、標準融合化、能力體系化,提升防護效能。”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數智中心副主任羅建東在題為《中國華電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中提到,電力行業需建立以等保為基礎、關保為重點、風險管理為核心的綜合防控體系。以全局視角打造覆蓋關基系統全生命周期、全業務場景的實時、準確、看管監控一體的數字化保障體系,構建多視角管理體系,強化責任、制度與組織,融合技術監測與響應,實現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運營,確保安全閉環管理,提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

羅建東作報告
“網絡安全是核工業創新發展的底線,我們要在自主可控、實戰對抗、人才培養上持續發力。”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數字化部副主任劉革在題為《中核集團網絡安全建設——為核工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的報告中,圍繞核工業網絡安全建設,介紹了“四保一體系一能力”總體框架。他指出,核工業因歷史原因網絡安全起步較晚,但通過統一話語體系、強化供應鏈安全管控、創新考核評價機制(如“回血”機制),逐步提升防護能力。

劉革作報告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科技與數智化部網絡安全處處長魏國華以《構建網絡與數據安全體系,護航海洋能源數智化發展》為題,提出從合規驅動向實戰驅動轉型,構建彈性自適應安全架構。通過梳理22種典型場景,設計數據安全標準化模板和工控安全專項方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安全運營。“我們以體系化思維打破‘各自為戰’局面,通過統一架構、標準和流程,實現安全能力組件化融入業務。”魏國華談到。

魏國華作報告
“可信數據空間不是中臺變形,而是涵蓋安全底座、規則體系、場景應用的生態系統,讓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南方電網數據平臺與安全公司總經理趙永國在《加快構建可信數據空間 賦能“兩型”建設》主題分享中,聚焦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闡述其作為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定位與實踐。他建議,通過“場景牽引、數據驅動、生態賦能、規則筑基、平臺保障”二十字方針,構建“一門戶五中心”架構,推動新能源消納、虛擬電廠、碳足跡追蹤等場景落地。

趙永國作報告
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資深安全專家王銀分享了題為《石化企業數據安全分級防護實踐》的報告,介紹了中國石化數據治理從標準化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演進。通過建立19個業務域分類體系,將數據分為核心、重要、內部、敏感、公開五級,配套密碼服務、零信任架構等技術組件,實現數據分類分級與防護策略精準匹配。“數據分級分類是安全防護的起點,我們要結合業務特點細化標準,讓防護措施有的放矢。”王銀表示。

王銀作報告
“從‘十四五’到‘十五五’,數智化的快速發展讓安全體系需要新的思考。”奇安信集團副總裁韓永剛以《智慧能源安全體系建設的前沿思考》為題,展望“十五五”期間的安全重點:從網信域向生產域延伸,構建覆蓋OT環境的縱深防御體系;推進資產攻擊面管理,解決底盤不清問題;應對大模型安全挑戰,建立“四層防護+評估”的大模型安全空間;強化實戰化安全運營,通過AI賦能提升告警研判、策略處置效率。“安全管理要從‘制度條文’轉向‘數據驅動’,用科學指標評估陣地有效性,實現集團管控與基層防護的無縫拉通。”韓永剛說。

韓永剛作報告
“能源安全是‘國之大者’,網絡安全是能源安全的基石。”本次論壇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交融,更標志著我國智慧能源安全領域正以系統思維和創新精神,邁向更高水平的協同治理與實戰防御階段。
本次智慧能源安全論壇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中國能源研究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主辦,奇安信集團承辦,已經連續舉行了第七屆,匯聚了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探索智慧能源安全的韌性防御、可信數據流通、跨域協同治理、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等創新路徑,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