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場的浪潮中,樂清市柏龍液晶技術有限公司正穩步前行,其創始人張國強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已成功跨越了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在低溫環境下的效能瓶頸。這一突破得益于溫州大學樂清工業研究院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持。去年,這家專注于液晶顯示屏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研團隊的助力下,解決了低溫續航這一技術難題,為進軍新能源市場鋪平了道路。
張國強的企業故事,是樂清眾多尋求轉型升級企業的一個縮影。面對關鍵技術瓶頸,企業單打獨斗往往難以奏效。為此,樂清市推出了創新舉措——科創平臺項目撥付制,旨在讓本地豐富的科創平臺資源成為企業研發突破的“解題人”。
樂清市擁有多個科創平臺,如溫州大學樂清工業研究院,它們為企業提供著優質的科技服務。為了引導這些平臺集聚資源開展技術攻關,樂清市今年探索了“平臺答題”的新路徑。通過橫向項目牽引,實現“出題”與“答題”的雙向鏈接,并推行科創平臺項目撥付制工作。這一舉措標志著樂清市在深度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溫州大學樂清工業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正在忙碌地工作著,他們的努力為眾多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科創平臺項目撥付制的實施,讓財政資金的使用更加精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財政補助更像是“養平臺”,而現在則要精準“育項目”。
該制度通過建立虛擬的“平臺項目經費池”,按各平臺項目指標完成進展情況分階段按比例撥付資金。專家團隊將已立項的項目分為項目立項評審、項目中期評審、項目驗收評審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按一定比例撥付經費到平臺。這種“績效流水線”的方式確保了財政資金能夠精準地“滴灌”到項目攻關的關鍵節點。
目前,已有3家科創平臺的5個橫向項目被立為第一批科創平臺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340萬元。第二批初步排摸出6個儲備項目,預計全年科創平臺“四技”服務收入將同比提升20%。
項目撥付制的本質是貫徹“項目為王”的理念,加強平臺與企業的項目合作。這不僅能提升平臺的造血能力,反哺平臺的建設與運營,還能讓企業依托平臺的實驗設備、高校科研團隊等創新資源,突破關鍵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每年年底,樂清市都會組織全市科創平臺開展晾曬比拼,評出年度優秀平臺,并將“經費池”剩余資金用于獎勵優秀項目。
這一舉措激勵了科創平臺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技術攻關,加快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提升平臺服務企業質效。在樂清市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科創平臺實現轉型升級,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