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公路上,不少駕駛者傾向于快速行駛,特別是在路況良好且車輛稀少的情況下,很容易不自覺地超過限速。然而,高速公路上布滿了測速攝像頭,一旦超速,將面臨扣分和罰款的處罰。因此,一些駕駛者會在接近攝像頭時緊急剎車減速,待通過后再次加速。
為了應對這種超速行為,除了定點測速外,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還引入了區間測速。這種方法是在一定距離內,比如30公里,測量車輛的平均速度,只要平均速度不超過限速,就不會被視為超速。面對區間測速,之前的應對策略便不再奏效,因為平均速度超標是無法避免的。那么,在區間限速120公里/小時的路段,駕駛者應該以怎樣的速度行駛才能避免超速呢?又該如何應對區間測速呢?
事實上,在區間測速路段,理論上駕駛者可以將速度提升至132公里/小時而不被扣分或罰款,但這仍然屬于超速行為。超速駕駛存在兩大隱患。首先,在發生交通事故且責任劃分不明確時,超速駕駛者可能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因為超速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其次,超速駕駛對駕駛者自身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速度越快,事故發生的后果越嚴重。駕駛技術再熟練、經驗再豐富,也無法完全避免超速帶來的風險。
雖然區間測速主要關注平均速度,但一些路段在區間內還設有定點測速。這就要求駕駛者不僅平均速度不能超標,經過定點測速點時速度也不能超過限速。由于定點測速點的具體位置未知,這給駕駛者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迫使他們嚴格按照限速行駛,不敢有絲毫懈怠。
因此,在區間測速路段,建議駕駛者將車速控制在120公里/小時以內。如果車輛較少,可以長時間保持這一速度。即使平均速度稍低于120公里/小時,如115公里/小時以上,也屬于較快的行駛速度,能夠超越大部分車輛。如果駕駛者對平均速度把握不準,可以利用導航進行輔助。導航在進入區間測速路段時會發出提醒,并顯示當前的平均車速,幫助駕駛者調整行駛速度。
總之,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保持120公里/小時的速度已經足夠快,能夠超越大部分車輛。無論是否存在區間測速,駕駛者都應遵守限速規定,不要總想著超速行駛或躲避抓拍。這樣做不僅是對自己安全的不負責任,也可能給他人帶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