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為Labubu的玩偶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不僅在社交媒體上頻繁登上熱搜,更在跨境電商領域催生出了一批批賺得盆滿缽滿的賣家。然而,這股熱潮背后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
在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上,搜索“Labubu”關鍵詞,可以發現相關產品鏈接數量驚人,部分鏈接在過去30天內的銷量甚至突破了2000單。據統計,“Labubu”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亞馬遜熱搜詞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顯示了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這股熱潮不僅限于玩偶本身,Labubu的周邊產品也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從衣服、座椅、耳機到保護套、文具、毛巾等,各類周邊產品銷量激增。有賣家透露,僅在10天內就賣出了近5000件Labubu娃衣,另有賣家在兩個月內通過銷售周邊產品實現了10萬美元的營收。
隨著萬圣節和圣誕節的臨近,眾多賣家已經開始提前規劃,試圖借助這兩個節日的熱度再次提升銷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市場前景看好,但新入局的賣家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頭部賣家已經占據了市場先機,手握充足貨源和穩定客戶群體;另一方面,品牌方泡泡瑪特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布局也愈發嚴密。
據了解,泡泡瑪特已經在美國、英國和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交了“Labubu”商標注冊申請,并獲得了相關保護。公司還擁有Labubu系列形象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和版權,對任何侵權行為都將采取嚴厲打擊措施。近期,國內海關也查處了一批涉嫌侵犯“Labubu”版權的貨物,顯示了品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決心。
隨著Labubu的爆火,一些第三方也開始搶注相關商標,這無疑增加了市場的復雜性。對于賣家而言,如何規避風險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賣家選擇不直接使用Labubu形象作為主圖,或者通過P圖等方式去掉明顯的臉部特征,以避免侵權風險。然而,這些方法并非萬無一失,不少賣家仍然遭遇了封店等處罰。
平臺方面也在加大對相關賣家的整治力度。近日,有賣家發現,在亞馬遜上搜索“Labubu”關鍵詞時,相關結果數量已經大幅減少。這一變化無疑給賣家們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注重合規經營。
在海外市場上,Labubu的熱度同樣不減。TikTok上關于Labubu的帖子數量持續增長,消費者們紛紛曬出自己的開箱視頻、展示受其啟發的風格等。然而,這種狂熱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據報道,在新加坡和美國等地,已經發生了多起針對Labubu玩偶的盜竊和襲擊事件。這進一步凸顯了品牌在保護知識產權和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重要性。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但Labubu的熱潮仍然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對于品牌方而言,如何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對于賣家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實現合規經營,也將是他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