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場輿論風波,將隱藏在繁榮背后的陰影暴露無遺。這一切,都源于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一次直言不諱。
“汽車界的‘恒大’已經存在,只是尚未爆發。”魏建軍在5月底的這番言論,如同一枚重磅炸彈,瞬間在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乘用車板塊集體下挫,市值蒸發超過千億。
在這場輿論風暴中,魏建軍成為了焦點。6月7日,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重慶論壇上公開支持魏建軍,稱其為“正直、誠實的人,是行業的吹哨人”。同時,他也對魏建軍被輿論誤解表示遺憾。這番言論,為這場牽動整個汽車行業的論戰增添了新的聲音。
魏建軍所揭露的“零公里二手車”亂象,讓許多消費者首次接觸到這個名詞。這類車輛已完成上牌登記,但行駛里程極低,法律上被視為二手車,實質卻是未交付的新車。數據顯示,2024年這類特殊二手車市場規模已超過110萬輛,涉及多個主流品牌,甚至在多個二手車交易平臺上,也有大量商家參與。
這些車輛大多源自經銷商因市場預測失誤或產能過剩導致的庫存積壓。為回籠資金,經銷商將這些庫存車注冊為二手車低價銷售。更有部分主機廠為營造熱銷假象,將新車直接上牌后轉售。而經銷商庫存量已達350萬輛,創下新高,這一灰色操作更是成為套取補貼的工具。
魏建軍提出的“車圈恒大”概念,直指行業高負債風險,引發了廣泛討論。數據顯示,2024年主要新能源車企的負債情況令人擔憂:蔚來、賽力斯、理想等車企的負債率均居高不下,比亞迪更是負債高達5847億元,負債率超過70%。而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僅為4.3%,價格戰已讓行業不堪重負。
魏建軍的擔憂在于,部分車企采取高杠桿、快周轉、低質量的“恒大式”操作,靠價格戰和融資維持,嚴重透支了品牌信譽。這一言論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連鎖反應,A股和港股的乘用車板塊均大幅下跌。
魏建軍的發聲也引發了長城與比亞迪之間的恩怨糾葛。兩年前,長城舉報比亞迪部分車型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排放不達標,雙方各執一詞,至今未有定論。而魏建軍近期的言論再次將這一爭議推向風口浪尖。
面對質疑和爭議,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緊急回應,列舉了比亞迪與其他車企在財務健康狀況上的對比數據,強調比亞迪經營狀況良好。然而,資本市場的反應說明,投資者對汽車行業高負債模式的擔憂已難以輕易消除。
在這場風波中,行業自我凈化機制正在啟動。商務部迅速召集多家單位及企業,專題研討“零公里二手車”問題,監管升級的信號已然明確。同時,楊學良在重慶論壇上強調,保證企業自律的前提在于依法合規經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行業自律。
對于長城與比亞迪的長期糾紛,楊學良表達了更深層的憂慮。他認為,這場爭議不僅關系到兩家企業的形象,更關系到中國汽車行業的法治形象和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與正義的理解。他呼吁,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爭議,讓一切都在法庭上擺事實、找依據、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