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智能顯示設備已無縫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據Ipsos最新調研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全球人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將攀升至4小時,而到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比例或將突破50%。這一趨勢無疑加劇了視覺健康的挑戰,使得護眼顯示技術成為了時代的新需求,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成為守護全民眼健康的必由之路。
2025年6月6日,正值第30個全國愛眼日,天馬微電子在武漢工廠舉辦了一場以“讓視界更好看”為主題的護眼視界探秘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超過60位KOL及媒體代表,他們齊聚一堂,深入探訪了天馬微電子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TM17黑標產線,親眼見證了全球顯示產業的新標桿。
活動現場,天馬微電子全方位展示了其在綠色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五大維度護眼技術解決方案。從低藍光模組到智能調光系統,從毫米級工藝精度到4570次嚴格質量檢測,天馬以科技重新定義了“護眼好屏”的標準,彰顯了中國顯示產業在視覺健康領域的深厚技術底蘊與人文關懷。
天馬微電子副總裁趙奇峰在活動上強調:“護眼不是選擇題,而是顯示技術的必答題。”面對顯示設備使用頻率和時長的激增,消費者對護眼功能的關注度顯著提升。天馬深耕顯示領域42年,以引領者的姿態,積極探索與創新“主動護眼”技術,構建了低藍害、類自然光、防眩低反、防閃爍、環境光監測五大維度的健康護眼顯示生態。
在護眼技術的道路上,天馬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為用戶帶來更加健康的視覺體驗?;顒蝇F場,天馬微電子OLED研發中心產品開發部負責人楊康詳細解讀了天馬的護眼技術矩陣。他表示,五項護眼技術并非簡單堆砌,而是為用戶的雙眼構建了一套立體的防護體系。
硬件級低藍害技術,通過深度優化OLED領域的有機發光器件,大幅降低有害藍光占比,實現了極致發光效率,為用戶提供了護眼抗疲勞的顯示體驗。無頻閃調光技術則包括高頻PWM調光與全DC調光等多種方案,廣泛應用于多領域旗艦機型,有力消除了低頻調光頻閃困擾,降低了人眼閃爍感知。
防眩光低反射技術,通過創新融合“防眩光”和“低反射”技術,推出了EyeFun Display(超低反超清護眼顯示),提供了清晰、舒適的類紙視覺體驗。類自然光護眼技術則通過研發圓偏、無偏CFOT顯示技術,使光源更接近自然光,減少了眼睛疲勞。環境光監測護眼技術,通過內嵌環境光傳感器,實時感測環境光線變化,自適應調節屏幕亮度和色溫,提供了全天候的舒適視覺體驗。
護眼好屏的誕生,離不開強大制造能力的支撐。武漢G6 AMOLED產線制造負責人羅書成表示:“品質是制造出來的。”作為國內最早點亮的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之一,TM17黑標產線以行業頂配設備、自動化生產、數智化運營以及敏捷的交付能力,保障了黑標品質,樹立了顯示制造的標桿。
在產學研分享環節,德國萊茵TüV電子電氣服務總經理兼全球人體工學能力中心總監劉喜強分享了德國萊茵TüV 150多年標準演進史,揭示了科技服務于人的可持續發展之道。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實驗中心主任張運紅則通過線上分享,系統闡述了視覺感知健康研究以及視覺工效領域標準化建設情況,呼吁產研融合建立護眼健康生態。
活動期間,天馬還攜手專家學者共同發出了《健康護眼公約倡議書》,倡導“科技護眼+行為干預”雙線并行,推動護眼成為集體共識。這場探廠之旅,不僅是對天馬創新護眼科技的見證,更是對“科技向善”理念的生動詮釋。天馬以五大維度重新定義“護眼好屏”,展現了其深厚的技術創新實力、硬核的制造保障以及對人本健康與環境友好的深刻承諾。